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植物学论文

不同环境条件下湿地沉水植物的生长及其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2页
    1.1 概念第11-12页
        1.1.1 沉水植物的概念第11页
        1.1.2 沉水植物的生长指标概念第11页
        1.1.3 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概念第11-12页
    1.2 选题背景第12-13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5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14页
        1.3.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5-19页
        1.4.1 沉水植物退化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5-16页
        1.4.2 沉水植物受环境胁迫耐受性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6-17页
        1.4.3 沉水植物生长与叶绿素荧光特性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4 沉水植物保护的相关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第19-20页
    1.6 技术路线第20页
    1.7 特色与创新点第20-22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2-25页
    2.1 地理位置第22页
    2.2 水文状况第22-23页
    2.3 土壤状况第23页
    2.4 湿生植被状况第23-25页
第3章 湿地环境因子对沉水植物的生长及其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第25-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25-27页
        3.1.1 野外调查研究方法第25页
        3.1.2 采样点与采样时间的选择第25-26页
        3.1.3 水样、植物样品的采集第26页
        3.1.4 理化因子的测定第26页
        3.1.5 沉水植物的数量统计分析第26页
        3.1.6 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与计算第26-27页
        3.1.7 光合荧光成像测定方法第27页
        3.1.8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第2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27-45页
        3.2.1 鄱阳湖典型湿地不同季节的水体环境因子第27-32页
        3.2.2 鄱阳湖典型湿地不同季节沉水植物的数量特征第32-33页
        3.2.3 鄱阳湖典型湿地水环境因子与沉水植物分布的相关性第33-34页
        3.2.4 湿地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差异第34-36页
        3.2.5 湿地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36-38页
        3.2.6 湿地沉水植物的光合荧光特性第38-40页
        3.2.7 湿地沉水植物的光合荧光参数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第40-42页
        3.2.8 湿地沉水植物的光合荧光成像第42-45页
    3.3 小结与讨论第45-51页
        3.3.1 采样点水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性第45页
        3.3.2 采样点沉水植物的频度分布的时空差异性第45-46页
        3.3.3 采样点沉水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时空差异性第46-47页
        3.3.4 采样点沉水植物叶片光合荧光参数的时空差异性第47-51页
第4章 重金属胁迫下黑藻的生长及叶绿素光合荧光特性第51-63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1-52页
        4.1.1 材料培养与处理第51页
        4.1.2 生长指标的测定方法第51-52页
        4.1.3 光照强度和温度的测定方法第52页
        4.1.4 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第52页
        4.1.5 植物光合荧光参数的测定方法第52页
        4.1.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52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2-60页
        4.2.1 不同重金属胁迫对黑藻生长的影响第52-54页
        4.2.2 不同重金属胁迫对黑藻叶绿素的影响第54-55页
        4.2.3 不同重金属胁迫对黑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55-58页
        4.2.4 不同重金属胁迫胁迫对活体荧光成像的影响第58-60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60-63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参考文献第66-73页
附录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情况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
下一篇:基于激光技术空间碎片的主动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