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太阳能光伏简介及优势 | 第11-12页 |
1.2.1 太阳能光伏技术简介 | 第11页 |
1.2.2 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优势 | 第11-12页 |
1.3 太阳能光伏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历史 | 第12-13页 |
1.3.2 国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国内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4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方法 | 第15-1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生命周期评价 | 第17-27页 |
2.1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及其发展 | 第17-18页 |
2.1.1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生命周期评价的起源和发展 | 第17-18页 |
2.2 生命周期评价的基本原则及应用 | 第18-19页 |
2.3 生命周期评价的总体框架 | 第19-22页 |
2.3.1 目的与范围的确定 | 第20-21页 |
2.3.2 生命周期清单分析 | 第21页 |
2.3.3 生命周期影响评价 | 第21-22页 |
2.4 评价方法的特点、意义及局限性 | 第22-24页 |
2.4.1 生命周期评价的特点 | 第22页 |
2.4.2 生命周期评价的意义 | 第22-23页 |
2.4.3 生命周期评价的局限性 | 第23-24页 |
2.5 全生命周期理论与光伏系统的理论结合 | 第24-27页 |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第27-37页 |
3.1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 | 第27页 |
3.2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分类 | 第27-29页 |
3.2.1 独立供电的光伏发电系统 | 第27-28页 |
3.2.2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 第28页 |
3.2.3 混合型光伏发电系统 | 第28-29页 |
3.3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原理 | 第29-30页 |
3.4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分类 | 第30-31页 |
3.4.1 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池 | 第30页 |
3.4.2 非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 | 第30页 |
3.4.3 多晶硅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 | 第30-31页 |
3.5 太阳能光伏幕墙发电量计算 | 第31-36页 |
3.5.1 光伏发电应用系统 | 第31页 |
3.5.2 建筑光伏发电量原理预测法 | 第31-32页 |
3.5.3 太阳能建筑光伏玻璃幕墙发电量计算 | 第32-36页 |
3.6 小结 | 第36-37页 |
4.类球型办公建筑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评价 | 第37-47页 |
4.1 建筑基本信息 | 第37-38页 |
4.2 生命周期内各阶段能耗清单 | 第38-43页 |
4.2.1 光伏组件生产阶段 | 第38-40页 |
4.2.2 光伏玻璃幕墙运输阶段 | 第40-41页 |
4.2.3 光伏玻璃幕墙施工阶段 | 第41-42页 |
4.2.4 光伏玻璃幕墙运行阶段 | 第42页 |
4.2.5 光伏玻璃幕墙拆除、废物处理阶段 | 第42-43页 |
4.3 全生命周期能耗清单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4.3.1 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内耗能分析 | 第43-44页 |
4.3.2 光伏系统全生命周期内耗能与发电量比较分析 | 第44页 |
4.4 小结 | 第44-47页 |
5.半球形建筑光伏系统铺设方案生命周期分析 | 第47-57页 |
5.1 建筑北面使用光伏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47-51页 |
5.1.1 全生命周期能耗 | 第47-50页 |
5.1.2 建筑北向使用光伏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50-51页 |
5.2 建筑东向使用光伏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51-54页 |
5.2.1 全生命周期能耗 | 第51-53页 |
5.2.2 建筑北向使用光伏系统可行性分析 | 第53-54页 |
5.3 小结 | 第54-57页 |
6.光伏系统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计算 | 第57-65页 |
6.1CFD模拟基础知识 | 第57-58页 |
6.1.1CFD简介 | 第57页 |
6.1.2 Fluent软件介绍 | 第57-58页 |
6.2 光伏系统对室内热环境影响的模拟 | 第58-60页 |
6.2.1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8-59页 |
6.2.2 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9页 |
6.2.3 模拟结果 | 第59-60页 |
6.3 负荷计算分析 | 第60-63页 |
6.3.1 房间设计条件 | 第60-61页 |
6.3.2 冷负荷计算 | 第61-63页 |
6.4 计算结果 | 第63页 |
6.5 小结 | 第63-65页 |
7.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