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大气资料同化的主要方法 | 第10-13页 |
1.2.1 经典资料同化方法 | 第10-12页 |
1.2.2 变分方法 | 第12页 |
1.2.3 ENKF | 第12-13页 |
1.2.4 Hybrid方法 | 第13页 |
1.3 Hybrid同化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1.4 雷达资料同化的研究意义和进展 | 第15-16页 |
1.4.1 雷达资料同化的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2 雷达资料同化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5 Hybrid方法同化雷达资料存在的部分问题 | 第16-17页 |
1.6 本论文研究目的与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7 论文各章节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WRF模式和Hybrid EnSRF-En3DVar同化系统简介 | 第19-26页 |
2.1 WRF模式简介 | 第19-21页 |
2.1.1 WRF模式动力框架 | 第19-20页 |
2.1.2 WRF模式的主要物理过程及参数化 | 第20页 |
2.1.3 WRF模式运行流程 | 第20-21页 |
2.2 集合均方根滤波 | 第21-22页 |
2.3 Hybrid EnSRF-En3DVar同化系统简介 | 第22-25页 |
2.3.1 En3DVar同化 | 第22-24页 |
2.3.2 EnSRF集合扰动更新方案 | 第24页 |
2.3.3 Hybrid EnSRF-En3DVar同化流程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观测系统模拟试验的Hybrid EnSRF-En3DVar同化系统验证 | 第26-49页 |
3.1 前言 | 第26页 |
3.2 试验个例和模拟资料 | 第26-29页 |
3.2.1 试验个例描述 | 第26页 |
3.2.2 研究方案和模拟区域 | 第26-27页 |
3.2.3 真实场构造 | 第27-28页 |
3.2.4 模拟雷达观测制作 | 第28-29页 |
3.3 3DVar试验 | 第29-32页 |
3.3.1 3DVar试验设置 | 第29-30页 |
3.3.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3.3.2.1 700hPa风场增量 | 第30页 |
3.3.2.2 台风结构场分析 | 第30-31页 |
3.3.2.3 观测空间诊断 | 第31-32页 |
3.3.3 小结 | 第32页 |
3.4 Hybrid单点试验 | 第32-38页 |
3.4.1 试验设置 | 第33页 |
3.4.2 背景误差协方差对分析增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3.4.3 集合协方差权重敏感性试验 | 第34-35页 |
3.4.4 协方差水平局地化尺度敏感性试验 | 第35-37页 |
3.4.5 小结 | 第37-38页 |
3.5 Hybrid EnSRF-En3DVar观测系统模拟试验 | 第38-47页 |
3.5.1 试验设置 | 第38-39页 |
3.5.2 集合协方差权重的影响 | 第39-43页 |
3.5.2.1 850hPa温度增量及垂直剖面图 | 第39-40页 |
3.5.2.2 近地面风场和组合反射率结构的变化 | 第40-41页 |
3.5.2.3 均方根误差演变分析 | 第41-43页 |
3.5.3 雷达不同观测资料的影响 | 第43-47页 |
3.5.3.1 850hPa水汽结构的变化 | 第43-44页 |
3.5.3.2 风场和反射率的结构变化 | 第44-46页 |
3.5.3.3 均方根误差演变分析 | 第46-47页 |
3.5.4 小结 | 第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两种集合扰动更新方案的比较研究 | 第49-62页 |
4.1 前言 | 第49-50页 |
4.2 扰动观测方案简介 | 第50页 |
4.3 试验设置和模拟资料 | 第50-51页 |
4.4 仅同化径向风时两种方案的对比研究 | 第51-56页 |
4.4.1 台风结构场分析 | 第51-52页 |
4.4.2 绝对风速和位温的垂直结构 | 第52-54页 |
4.4.3 均方根误差演变分析 | 第54-55页 |
4.4.4 离散度演变分析 | 第55-56页 |
4.5 联合同化径向风和反射率时两种方案的对比研究 | 第56-60页 |
4.5.1 台风结构场分析 | 第56-57页 |
4.5.2 绝对风速和位温的垂直结构 | 第57-58页 |
4.5.3 均方根误差演变分析 | 第58-60页 |
4.5.4 离散度演变分析 | 第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5页 |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62-63页 |
5.2 创新价值 | 第63页 |
5.3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2页 |
个人简介 | 第72-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