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42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特厚板的生产与发展概况 | 第13-16页 |
1.2.1 特厚板的组织 | 第14页 |
1.2.2 特厚板板坯的生产 | 第14-15页 |
1.2.3 控轧控冷(TMCP)方法的应用 | 第15页 |
1.2.4 特厚板的轧后热处理 | 第15-16页 |
1.3 高强度高韧性特厚板的应用与发展 | 第16-20页 |
1.3.1 船体结构用超厚板 | 第16-17页 |
1.3.2 海洋平台用特厚板 | 第17-18页 |
1.3.3 其它领域用特厚板 | 第18页 |
1.3.4 成分设计 | 第18-20页 |
1.4 合金元素的作用 | 第20-24页 |
1.4.1 C、Si、Mn | 第20-21页 |
1.4.2 Ni、Cr、Mo | 第21-22页 |
1.4.3 海洋工程用特厚板的性能要求 | 第22-24页 |
1.5 9NiCrMo钢的性能要求 | 第24-25页 |
1.6 特厚钢板的微观组织 | 第25-39页 |
1.6.1 位错密度对强韧性的影响 | 第25-28页 |
1.6.2 板条马氏体和板条M/B混合组织的亚结构 | 第28-30页 |
1.6.3 板条马氏体对性能的影响 | 第30-31页 |
1.6.4 板条马氏体/贝氏体混合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 第31-34页 |
1.6.5 M-A组元对性能的影响 | 第34-35页 |
1.6.6 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 | 第35-39页 |
1.7 强韧化热处理技术 | 第39-40页 |
1.8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40-42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2-4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4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2-46页 |
2.2.1 CCT曲线的测定 | 第42页 |
2.2.2 热处理制度的制定 | 第42-43页 |
2.2.3 特厚板淬火冷却过程有限元模拟 | 第43-44页 |
2.2.4 力学性能测试 | 第44-45页 |
2.2.5 组织观察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68页 |
3.1 实验结果 | 第46-59页 |
3.1.1 CCT曲线测试结果 | 第46-47页 |
3.1.2 力学性能 | 第47-49页 |
3.1.3 微观组织 | 第49-53页 |
3.1.4 亚组织单元形貌和尺寸统计 | 第53-55页 |
3.1.5 实验钢晶界长度的统计结果 | 第55-57页 |
3.1.6 逆转变奥氏体 | 第57-58页 |
3.1.7 本节小结 | 第58-59页 |
3.2 分析与讨论 | 第59-68页 |
3.2.1 调质热处理工艺的组织演变 | 第59-60页 |
3.2.2 板条组织对韧性的影响 | 第60页 |
3.2.3 影响韧性的有效晶粒尺寸 | 第60-61页 |
3.2.4 二次马氏体对强韧性的影响 | 第61-62页 |
3.2.5 逆转变奥氏体 | 第62-63页 |
3.2.6 裂纹传播途径 | 第63-65页 |
3.2.7 本节小结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工业试制钢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86页 |
4.1 实验结果 | 第68-81页 |
4.1.1 力学性能 | 第68-69页 |
4.1.2 微观组织 | 第69-72页 |
4.1.3 逆转变奥氏体 | 第72-76页 |
4.1.4 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 | 第76-78页 |
4.1.5 特厚板淬火冷却过程温度场有限元模拟结果 | 第78-80页 |
4.1.6 本节小结 | 第80-81页 |
4.2 工业试制分析与讨论 | 第81-86页 |
4.2.1 特厚板厚度方向截面效应分析 | 第81-82页 |
4.2.2 冶金质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4.2.3 微观组织对强韧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4.2.4 本节小结 | 第84-8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6-88页 |
致谢 | 第88-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