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局部放电检测及定位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 第11-12页 |
1.3 虚拟仪器技术 | 第12-14页 |
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局部放电超声原理及其虚拟仪器检测研究 | 第15-22页 |
2.1 局部放电过程及其表征参数 | 第15-19页 |
2.1.1 局部放电概念 | 第15页 |
2.1.2 局部放电的过程 | 第15-17页 |
2.1.3 表征局部放电的基本参数 | 第17-19页 |
2.2 局部放电的虚拟仪器超声检测 | 第19-21页 |
2.2.1 超声波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局部放电超声激发原理 | 第20页 |
2.2.3 局部放电信号的虚拟仪器检测 | 第20-2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局部放电信号有效成分提取的方法研究 | 第22-43页 |
3.1 局放信号分析 | 第22-23页 |
3.2 局放信号降噪方法分析 | 第23-24页 |
3.3 基于带通滤波器与经验模态分解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 第24-33页 |
3.3.1 滤波器抑制窄带干扰的原理与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24-26页 |
3.3.1.1 滤波器的原理及分类 | 第24-25页 |
3.3.1.2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25-26页 |
3.3.2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独立分量分析方法去除白噪声的原理 | 第26-33页 |
3.3.2.1 经验模态分解方法(EMD)的基本原理与算法设计 | 第26-30页 |
3.3.2.2 独立分量分析方法(ICA)的基本原理与算法设计 | 第30-32页 |
3.3.2.3 EMD-ICA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3.4 局部放电信号降噪方法的计算机仿真分析 | 第33-42页 |
3.4.1 仿真合成局部放电观测信号 | 第34-36页 |
3.4.2 用带通滤波器抑制窄带干扰 | 第36-37页 |
3.4.3 用基于EMD的ICA方法去除白噪声 | 第37-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广义互相关算法的局放源到达时间差定位法 | 第43-52页 |
4.1 到达时间差法的定位原理 | 第43-44页 |
4.2 提取时间差算法分析与广义互相关算法的原理 | 第44-48页 |
4.2.1 提取时间差算法分析 | 第44-46页 |
4.2.2 广义互相关算法的原理 | 第46-48页 |
4.3 基于广义互相关法求取时差仿真分析 | 第48-5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五章 基于LabWindows_CVI的局放超声信号定位系统的开发 | 第52-72页 |
5.1 虚拟仪器系统概述 | 第52-56页 |
5.1.1 虚拟仪器硬件构成 | 第52-53页 |
5.1.2 虚拟仪器软件构成 | 第53-54页 |
5.1.3 虚拟仪器的特点与优势 | 第54-55页 |
5.1.4 LabWindows_CVI的特点 | 第55-56页 |
5.2 局部放电超声信号定位系统构成 | 第56-64页 |
5.2.1 系统总体结构 | 第56-57页 |
5.2.2 系统硬件构成 | 第57-58页 |
5.2.3 系统软件构成 | 第58-64页 |
5.3 远程控制与检测 | 第64-66页 |
5.3.1 Datasocket组成与原理 | 第64-65页 |
5.3.2 系统远程检测与控制的实现 | 第65-66页 |
5.4 实验验证 | 第66-7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