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人参皂甙 | 第11-15页 |
·人参皂甙的分类和结构 | 第11-12页 |
·人参皂甙的理化性质 | 第12-13页 |
·人参皂甙的药理学活性 | 第13-14页 |
·人参皂甙的抗肿瘤作用 | 第13页 |
·人参皂甙的抗衰老作用 | 第13页 |
·人参皂甙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的作用 | 第13-14页 |
·人参皂甙的抗感染作用 | 第14页 |
·人参皂甙的转化 | 第14-15页 |
·β-葡萄糖苷酶 | 第15-17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性质 | 第15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检测方法 | 第15-16页 |
·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 | 第16-17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16页 |
·凝胶过滤法 | 第16页 |
·盐析法 | 第16页 |
·有机溶剂沉淀法 | 第16-17页 |
·吸附法 | 第17页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优化人参锈腐菌的培养及发酵条件 | 第18-25页 |
·实验材料 | 第18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8-19页 |
·实验试剂 | 第18-19页 |
·实验仪器 | 第19页 |
·实验方法 | 第19-21页 |
·人参锈腐菌的培养基选择 | 第19-20页 |
·V8 汁、PDA培养基的配制 | 第19-20页 |
·人参锈腐菌的培养方法 | 第20页 |
·TLC检测确定培养基 | 第20页 |
·提高酶活性的发酵条件的探索 | 第20-21页 |
·检测酶活性的方法 | 第20页 |
·接种量的选择 | 第20-21页 |
·测定最适发酵时间 | 第21页 |
·人参皂甙诱导实验 | 第21页 |
·孢子再利用实验 | 第2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1-24页 |
·人参锈腐菌的培养基 | 第21-22页 |
·提高酶活性的发酵条件的探索 | 第22-24页 |
·接种量的选择 | 第22页 |
·确定最适发酵时间 | 第22-23页 |
·人参皂甙诱导实验 | 第23页 |
·孢子再利用实验 | 第23-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分离人参皂甙Rb_1水解酶 | 第25-40页 |
·实验材料 | 第25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人参锈腐菌的培养 | 第26页 |
·检测酶活性的方法 | 第26-27页 |
·pNPG法 | 第26-27页 |
·TLC检测方法 | 第27页 |
·蛋白质含量测定 | 第27-28页 |
·考马斯亮蓝比色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 第27-28页 |
·紫外比色法 | 第28页 |
·探索粗酶分离方法 | 第28-30页 |
·粗酶液的提取 | 第28页 |
·粗酶分离方法 | 第28-30页 |
·分离粗酶 | 第30-31页 |
·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层析 | 第30页 |
·30%-80%硫酸铵盐 | 第30页 |
·Sepharose CL-6B凝胶过滤层析 | 第30-31页 |
·DEAE-Sepharose fast flow浓缩 | 第31页 |
·Mono Q HR 5/5 阴离子交换层析(HPLC)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探索粗酶分离方法 | 第31-35页 |
·分离粗酶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人参皂甙Rb_1水解酶性质 | 第40-53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试剂 | 第40-41页 |
·实验仪器 | 第41页 |
·实验方法 | 第41-44页 |
·酶的最适pH测定 | 第41-42页 |
·酶的pH稳定性测定 | 第42页 |
·酶的最适温度测定 | 第42页 |
·酶的温度稳定性测定 | 第42页 |
·金属离子和EDTA影响酶活性的测定 | 第42-43页 |
·酶的底物专一性测定 | 第43页 |
·检测人参皂甙Rb_1的酶解产物 | 第43页 |
·人参皂甙Rb_1酶解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 第43-4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2页 |
·酶的最适pH | 第44页 |
·酶的pH稳定性 | 第44-45页 |
·酶的最适温度 | 第45页 |
·酶的温度稳定性 | 第45-46页 |
·金属离子和EDTA对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酶的底物专一性 | 第47-48页 |
·确定人参皂甙Rb_1的酶解产物 | 第48页 |
·人参皂甙Rb_1酶解产物的 C-NMR鉴定 | 第48-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总结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简写及中英文对照表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