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风害 | 第10-11页 |
1.1.2 桉树和桉树产业 | 第11-12页 |
1.1.3 风害对桉树产业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 木材无损检测技术 | 第13-18页 |
1.2.1 Pilodyn无损检测技术 | 第13-16页 |
1.2.2 应力波无损检测技术 | 第16-18页 |
1.3 树木力学模型发展概况 | 第18-20页 |
1.4 研究目标、主要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1.4.2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4.3 重点解决问题 | 第21-22页 |
2 四种桉树树种林分状况及解析木分析 | 第22-47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2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生长量调查方法 | 第22-23页 |
2.2.2 无损指标调查方法 | 第23-24页 |
2.2.3 解析木实验方法 | 第24页 |
2.2.4 木材材性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2.3 四个桉树树种的生长情况林分分析 | 第26-27页 |
2.4 解析木分析 | 第27-45页 |
2.4.1 四种桉树胸径与树高间关系 | 第27-28页 |
2.4.2 四种桉树横截面与树高间关系 | 第28-30页 |
2.4.3 四种桉树材积与树高间关系 | 第30-31页 |
2.4.4 四种桉树木材主干质量与树高间关系 | 第31-33页 |
2.4.5 四种桉树基本密度与树高间关系 | 第33-34页 |
2.4.6 四种桉树全干密度与树高间关系 | 第34-36页 |
2.4.7 四种桉树数量平均纤维长度与树高间关系 | 第36-37页 |
2.4.8 四种桉树质量平均纤维长度与树高间关系 | 第37-39页 |
2.4.9 四种桉树质量加权平均纤维长度与树高间关系 | 第39-40页 |
2.4.10 四种桉树纤维宽度与树高间关系 | 第40-42页 |
2.4.11 四种桉树纤维长宽比与树高间关系 | 第42-43页 |
2.4.12 四种桉树动态弹性模量与树高间关系 | 第43-45页 |
2.5 小结 | 第45-47页 |
3 拉树实验和静力学分析 | 第47-78页 |
3.1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3.3 拉树实验F值分析 | 第48-49页 |
3.4 静力学分析 | 第49-76页 |
3.4.1 建模过程 | 第49-51页 |
3.4.2 L-17立木力学分析 | 第51-60页 |
3.4.3 其它15株立木力学分析 | 第60-76页 |
3.5 小结 | 第76-78页 |
4 桉树抗风关键性状指标的选择 | 第78-89页 |
4.1 四种桉树各性状指标汇总 | 第78-79页 |
4.2 桉树性状指标与拉树实验三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第79-84页 |
4.2.1 桉树性状指标与拉力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第79-80页 |
4.2.2 四种桉树性状指标与树干形变程度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第80-82页 |
4.2.3 四种桉树性状指标与立木垂直倾斜角度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第82-84页 |
4.3 四种桉树性状指标与拉树实验三因素典型相关分析 | 第84-88页 |
4.3.1 典型相关分析变量选择 | 第84-86页 |
4.3.2 典型相关分析 | 第86-88页 |
4.4 小结 | 第88-89页 |
5 结论与创新点 | 第89-92页 |
5.1 结论 | 第89-90页 |
5.2 创新点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98-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