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我国菜场垃圾和厨余垃圾的产生及处理现状 | 第16-19页 |
1.1.1 我国菜场垃圾和厨余垃圾的产生及特点 | 第16页 |
1.1.2 我国菜场垃圾和厨余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 | 第16-18页 |
1.1.3 厌氧消化机理 | 第18-19页 |
1.2 厌氧发酵产VFA的意义及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1.2.1 厌氧水解产VFA的意义 | 第19页 |
1.2.2 反硝化外加碳源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1.2.3 市政有机垃圾厌氧水解产VFA的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1.3 课题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底物含固率对菜场垃圾厌氧发酵产VFA的影响 | 第26-48页 |
引言 | 第26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1.1.1 发酵底物 | 第26-27页 |
2.1.1.2 实验污泥 | 第27页 |
2.1.2 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2.1.3 仪器与方法 | 第28-30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30-47页 |
2.2.1 含固率对厌氧发酵产酸的影响 | 第30-41页 |
2.2.1.1 VFA浓度 | 第30-33页 |
2.2.1.2 VFA的组成 | 第33-36页 |
2.2.1.3 氮磷溶出情况 | 第36-40页 |
2.2.1.4 VFA的产率和转化率 | 第40-41页 |
2.2.2 利用生产的发酵液为外加碳源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41-47页 |
2.2.2.1 以乙酸、丙酸、正丁酸为外加碳源的反硝化规律 | 第41-44页 |
2.2.2.2 以菜场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的发酵液为外加碳源的反硝化规律 | 第44-4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热预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VFA的影响 | 第48-71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48-5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8页 |
3.1.1.1 发酵底物 | 第48页 |
3.1.1.2 实验污泥 | 第48页 |
3.1.2 实验设计 | 第48-49页 |
3.1.3 仪器与方法 | 第49-50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50-69页 |
3.2.1 发酵底物高温预处理对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50-56页 |
3.2.1.1 VFA的浓度 | 第50-51页 |
3.2.1.2 VFA的组成 | 第51-53页 |
3.2.1.3 厌氧发酵的产气性能 | 第53-55页 |
3.2.1.4 氮磷溶出情况 | 第55-56页 |
3.2.1.5 VFA的产率和转化率 | 第56页 |
3.2.2 温度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56-60页 |
3.2.2.1 VFA的浓度 | 第57-58页 |
3.2.2.2 VFA的组成 | 第58-59页 |
3.2.2.3 氮的溶出情况 | 第59-60页 |
3.2.2.4 VFA的产率和转化率 | 第60页 |
3.2.3 接种污泥预处理对厨余垃圾厌氧发酵的影响 | 第60-67页 |
3.2.3.1 VFA的浓度 | 第61-62页 |
3.2.3.2 VFA的组成 | 第62-64页 |
3.2.3.3 厌氧发酵的产气性能 | 第64-65页 |
3.2.3.4 氮磷溶出情况 | 第65-67页 |
3.2.3.5 VFA的产率和转化率 | 第67页 |
3.2.4 利用厨余垃圾发酵液为外加碳源对反硝化过程的影响 | 第67-6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四章 CSTR反应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VFA研究 | 第71-8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71-72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71页 |
4.1.1.1 发酵底物 | 第71页 |
4.1.1.2 实验污泥 | 第71页 |
4.1.2 实验设计 | 第71-72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72-85页 |
4.2.1 pH对厨余垃圾水解酸化的影响 | 第72-80页 |
4.2.1.1 VFA的浓度 | 第73-75页 |
4.2.1.2 VFA的组成 | 第75-78页 |
4.2.1.3 氮磷溶出情况 | 第78-80页 |
4.2.1.4 VFA的产率和转化率 | 第80页 |
4.2.2 半连续状态下餐厨垃圾产酸分析 | 第80-85页 |
4.2.2.1 半连续试验方法 | 第80-81页 |
4.2.2.2 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VFA的产生情况 | 第81-8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7-89页 |
5.1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情况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