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绪论 | 第15-54页 |
1.1 研究意义与问题的提出 | 第15-18页 |
1.1.1 为什么是西方 | 第15-16页 |
1.1.2 社会运动的社会 | 第16-18页 |
1.2 社会运动研究的理论前沿 | 第18-43页 |
1.2.1 社会运动中的理性主义 | 第19-23页 |
1.2.2 社会运动中的结构主义 | 第23-30页 |
1.2.3 社会运动中的文化主义 | 第30-43页 |
1.3 研究方法及其内容安排 | 第43-54页 |
1.3.1 走向综合式研究 | 第43-48页 |
1.3.2 基于机制的研究 | 第48-52页 |
1.3.3 研究的内容 | 第52-54页 |
2. 理解社会运动 | 第54-75页 |
2.1 家族相似性:从革命、集体行为到社会运动 | 第55-67页 |
2.1.1 聚焦革命 | 第55-58页 |
2.1.2 骚乱与集体行为的转向 | 第58-62页 |
2.1.3 走向社会运动 | 第62-67页 |
2.2 何谓社会运动 | 第67-72页 |
2.2.1 制度外的集体挑战 | 第68-69页 |
2.2.2 组织化的共同目标和愿景 | 第69-70页 |
2.2.3 常规性表演剧目与 WUNC 的展示 | 第70-71页 |
2.2.4 持续而公开的斗争政治 | 第71-72页 |
2.3 为什么是社会运动 | 第72-75页 |
2.3.1 集体抗争的集合令 | 第72-73页 |
2.3.2 家族谱系的中心位置 | 第73-74页 |
2.3.3 中国关怀 | 第74-75页 |
3. 社会运动发生的社会机制 | 第75-99页 |
3.1 市场化的资本主义 | 第76-83页 |
3.2 技术化的工业主义 | 第83-87页 |
3.3 阶级化的社会结构 | 第87-90页 |
3.4 激进化的启蒙运动 | 第90-94页 |
3.5 总结 | 第94-99页 |
4. 社会运动发生的政治机制 | 第99-134页 |
4.1 情境机制的深化和转化 | 第99-105页 |
4.1.1 斯梅尔塞加值理论 | 第100-102页 |
4.1.2 加值理论的局限 | 第102-105页 |
4.2 社会运动发生的国家面向 | 第105-115页 |
4.2.1 国家形成与社会运动的兴起 | 第106-108页 |
4.2.2 国家转型或崩溃与社会运动 | 第108-111页 |
4.2.3 国家性质与社会运动 | 第111-115页 |
4.3 政治机会结构 | 第115-123页 |
4.3.1 政治结构的开放与封闭、机遇与威胁 | 第115-118页 |
4.3.2 政体成员与社会运动 | 第118-120页 |
4.3.3 政治机会结构影响社会运动的综合模型 | 第120-123页 |
4.4 抗议处理 | 第123-132页 |
4.4.1 抗争警治 | 第123-127页 |
4.4.2 处理手法 | 第127-132页 |
4.5 总结 | 第132-134页 |
5. 社会运动发生的组织机制 | 第134-181页 |
5.1 社会运动的领导者 | 第134-149页 |
5.1.1 运动组织中领导者的功效 | 第134-139页 |
5.1.2 领导者的团结和分裂 | 第139-149页 |
5.2 运动中的组织 | 第149-156页 |
5.2.1 组织对于社会运动:灭火剂还是催化剂 | 第150-154页 |
5.2.2 组织对于社会运动的消解与促进:综合的视角 | 第154-156页 |
5.3 组织社会运动 | 第156-174页 |
5.3.1 奥尔森难题的破解 | 第157-159页 |
5.3.2 运动中的组织动员 | 第159-174页 |
5.4 媒介适用:媒介革命和内容选择性渲染 | 第174-179页 |
5.4.1 媒介革命 | 第174-177页 |
5.4.2 内容的选择性渲染 | 第177-179页 |
5.5 总结 | 第179-181页 |
6. 社会运动发生的互动机制 | 第181-215页 |
6.1 运动类型及招致的回应 | 第181-187页 |
6.2 抗争互动 | 第187-198页 |
6.2.1 合法性确认与撤销 | 第187-190页 |
6.2.2 认同建构与解构 | 第190-195页 |
6.2.3 边界的激活与钝化 | 第195-198页 |
6.3 抗争手法 | 第198-205页 |
6.3.1 暴力破坏性的抗争手法 | 第199-201页 |
6.3.2 常规性的抗争手法 | 第201-204页 |
6.3.3 走向综合运用的斗争手法 | 第204-205页 |
6.4 抗争周期 | 第205-213页 |
6.4.1 运动内周期 | 第206-208页 |
6.4.2 运动间周期 | 第208-210页 |
6.4.3 运动周期中的政府、组织和个人 | 第210-213页 |
6.5 总结 | 第213-215页 |
7. 展望社会运动 | 第215-225页 |
7.1 社会运动发生的动力 | 第215-219页 |
7.2 社会运动的未来 | 第219-225页 |
7.2.1 社会运动的扩散与遣散 | 第220-221页 |
7.2.2 社会运动的民主化和去民主化 | 第221-223页 |
7.2.3 社会运动的温和化和激进化 | 第223-225页 |
致谢 | 第225-2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27-239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2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