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悲剧电影的美学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李安电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页 |
第二节 对审美范畴的悲剧的阐释 | 第10-15页 |
一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的本质 | 第11-12页 |
二 作为审美范畴的悲剧的特征 | 第12-15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目的及方法 | 第15-18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李安悲剧电影审美的人物要素分析 | 第18-30页 |
第一节 《冰风暴》:无个性的美国中产阶级 | 第19-21页 |
一 父权形象的消解 | 第19-20页 |
二 无处安放的女性欲望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卧虎藏龙》:颠覆父权的女性形象 | 第21-24页 |
第三节 《断背山》:反秩序的同性恋群体 | 第24-26页 |
一 妥协与失去:杰尼斯 | 第24-25页 |
二 寻找真实:杰克 | 第25-26页 |
第四节 《色·戒》:时代浪潮中的小人物 | 第26-30页 |
一 悲剧宿命:王佳芝 | 第26-27页 |
二 抛弃理性:易先生、邝裕民 | 第27-30页 |
第二章 李安悲剧电影审美的情节及悖论要素分析 | 第30-42页 |
第一节 《冰风暴》:“破碎与解构” | 第30-33页 |
一 欲望与道德的失衡 | 第30-31页 |
二 家庭的背叛 | 第31-33页 |
第二节 《卧虎藏龙》:“哀而不伤” | 第33-35页 |
一 善与恶的较量 | 第33-34页 |
二 人性欲望的归处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断背山》:“打破道德” | 第35-38页 |
一 性别危机中的爱情 | 第36页 |
二 个性压抑的悲剧 | 第36-38页 |
第四节 《色·戒》:“虚空与隔离” | 第38-42页 |
第三章 李安悲剧电影的审美效果分析 | 第42-48页 |
第一节 怜悯、恐惧引起的净化效果 | 第42-44页 |
第二节 掩藏在悲剧中的欲望 | 第44-46页 |
第三节 人的自由本质的毁灭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