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冶金工业论文--有色金属冶炼论文--贵金属及铂族金属冶炼论文--金论文

高铜高硫氰根氰化提金尾液综合处理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文献综述第9-19页
    1.1 前言第9页
    1.2 氰化提金尾液的组成第9-12页
        1.2.1 亚铁氰配合物第10页
        1.2.2 铜氰配合物第10-11页
        1.2.3 锌氰配合物第11-12页
        1.2.4 硫代硫酸根、亚硫酸根、硫酸根第12页
        1.2.5 硫氰酸根第12页
    1.3 氰化提金尾液主要处理方法第12-15页
        1.3.1 二氧化硫—空气氧化法第13页
        1.3.2 碱性氯化法第13-14页
        1.3.3 酸化法第14页
        1.3.4 离子交换法第14-15页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5-19页
        1.4.1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页
        1.4.3 研究工艺路线第16-19页
2 实验程序第19-25页
    2.1 实验原料第19-20页
    2.2 实验试剂和主要设备第20-21页
        2.2.1 化学试剂第20页
        2.2.2 仪器设备第20-21页
    2.3 实验程序第21-22页
        2.3.1 树脂活化预处理第21页
        2.3.2 硫氰根、亚铁氰根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实验第21页
        2.3.3 硫酸锌降铜、铁实验第21-22页
        2.3.4 硫酸铜沉硫氰根实验第22页
    2.4 分析方法第22-25页
        2.4.1 总氰的分析第22页
        2.4.2 游离氰根的分析第22-23页
        2.4.3 高浓度铜的分析第23页
        2.4.4 低浓度铁、锌和铜的分析第23页
        2.4.5 硫氰根的分析第23-24页
        2.4.6 硫代硫酸根与亚硫酸根的分析第24页
        2.4.7 吸附前后树脂的分析表征第24-25页
3 201×7 树脂吸附 Fe(CN)_6~(4-)和 SCN-的热力学与动力学第25-51页
    3.1 Fe(CN)_6~(4-)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第25-39页
        3.1.1 Fe(CN)_6~(4-)吸附热力学第25-29页
        3.1.2 Fe(CN)_6~(4-)吸附动力学第29-32页
        3.1.3 Fe(CN)_6~(4-)在树脂上的扩散行为第32-39页
    3.2 树脂对 SCN-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第39-49页
        3.2.1 SCN-吸附热力学第39-42页
        3.2.2 SCN-吸附动力学第42-45页
        3.2.3 SCN-在树脂上的扩散行为第45-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4 氰化提金尾液降铜降硫氰根实验研究第51-63页
    4.1 硫酸锌沉淀法降铜沉铁实验第51-55页
        4.1.1 硫酸锌加入量的影响第51-53页
        4.1.2 沉淀时间的影响第53-54页
        4.1.3 沉淀温度的影响第54-55页
    4.2 硫酸铜沉淀法降硫氰根实验第55-61页
        4.2.1 降铜溶液的制备第56页
        4.2.2 硫酸铜加入量的影响第56-58页
        4.2.3 沉淀时间的影响第58-59页
        4.2.4 沉淀温度的影响第59-60页
        4.2.5 pH 值的影响第60-61页
    4.3. 沉淀渣的处理第61-62页
        4.3.1 硫酸锌降 Cu2(CN)_3~(2-)沉淀渣的处理第61页
        4.3.2 硫酸铜降 SCN-沉淀渣的处理第61-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树脂深度处理实验第63-67页
    5.1 树脂量的影响第63-64页
    5.2 吸附时间的影响第64页
    5.3 吸附温度的影响第64-65页
    5.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6 结论与建议第67-69页
    6.1 结论第67页
    6.2 建议第67-69页
致谢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连铸机结晶器振动装置在线状态检测系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炼焦煤的荧光和导电性对焦炭性能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