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临床医学论文--诊断学论文--影像诊断学论文--核磁共振成像论文

扩散张量成像在视神经纤维示踪法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背景第9-10页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及临床意义第10-11页
        1.2.1 视觉传导通路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临床意义第11页
    1.3 视觉传导通路神经纤维成像的意义和基本方法第11-13页
        1.3.1 视通路成像的意义第11-12页
        1.3.2 视通路成像的基本方法第12-13页
        1.3.3 纤维示踪方法第13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视觉传导通路第15-23页
    2.1 眼球构造第15-17页
    2.2 视觉传导通路第17-22页
        2.2.1 视神经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表现第17-18页
        2.2.2 视交叉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表现第18-20页
        2.2.3 视束解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表现第20-21页
        2.2.4 外侧膝状体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表现第21页
        2.2.5 视辐射的解剖结构及其临床表现第21-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可视化第23-39页
    3.1 磁共振成像第23-26页
        3.1.1 MRI技术的基本原理第24-25页
        3.1.2 MRI图像特点第25页
        3.1.3 MRI检查技术第25-26页
    3.2 扩散张量成像第26-30页
        3.2.1 扩散的概念第27-28页
        3.2.2 扩散加权成像的基本原理第28-30页
    3.3 扩散张量成像的基本原理第30-32页
    3.4 DTI量化分析参数第32-35页
        3.4.1 扩散模式分类第32-34页
        3.4.2 DTI相关参数的计算第34-35页
    3.5 DTI的可视化方法第35-38页
        3.5.1 颜色编码法第35-36页
        3.5.2 图元显示法第36-37页
        3.5.3 纤维示踪法与白质束成像技术第37-38页
    3.6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DTI数据采集和图像重建第39-50页
    4.1 资料与方法第39-43页
        4.1.1 研究对象第39页
        4.1.2 成像设备和成像参数第39-40页
        4.1.3 扩散张量成像扫描参数的研究第40-43页
    4.2 SENSE第43-49页
        4.2.1 并行重建理论第43-45页
        4.2.2 SENSE并行磁共振成像第45-48页
        4.2.3 重建结果第48-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5章 视觉传导通路的DTI纤维束示踪成像第50-70页
    5.1 处理平台的研究比较第51-56页
    5.2 视觉传导通路纤维束示踪成像第56-69页
        5.2.1 视交叉区的纤维示踪成像第57-61页
        5.2.2 视辐射区的纤维示踪成像第61-69页
    5.3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6章 总结和展望第70-72页
    6.1 总结第70页
    6.2 展望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遥感模型集成与遥感图像联合模拟研究
下一篇:核小体定位的理论预测与在线软件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