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碳水化合物、糖(醣)及脂类论文

酸性多糖甲基化分析方法的改进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写表第9-16页
第一章 前言第16-37页
    1 酸性多糖的来源第16-21页
    2 酸性多糖的活性第21-24页
        2.1 抗肿瘤活性第21-22页
        2.2 抗病毒活性第22页
        2.3 抗氧化活性第22-23页
        2.4 抗凝血活性第23页
        2.5 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第23-24页
        2.6 其他活性第24页
    3 酸性多糖结构分析方法第24-29页
        3.1 一级结构的确定第26-29页
            3.1.1 化学分析方法第26-27页
            3.1.2 生物分析方法第27-28页
            3.1.3 仪器分析方法第28-29页
        3.2 高级结构的确定第29页
    4 甲基化分析方法研究进展第29-32页
    5 本论文立体依据、意义及内容第32页
    参考文献第32-37页
第二章 糖醛酸还原方法改良第37-56页
    引言第37页
    1 材料和仪器第37-39页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37-38页
        1.2 实验仪器第38-39页
    2 实验方法第39-41页
        2.1 标准品的处理第39页
            2.1.1 标准品转型第39页
            2.1.2 糖醛酸还原第39页
        2.2 糖醛酸还原检测方法的确定第39-41页
            2.2.1 硫酸咔唑法测定糖醛酸含量第39-40页
            2.2.2 红外光谱测定第40页
            2.2.3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分析第40-41页
        2.3 质谱确定未知峰第4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1-53页
        3.1 标准品的处理第41-45页
            3.1.1 标准品转型第41-42页
            3.1.2 还原条件的确定第42-44页
            3.1.3 糖醛酸还原产率第44-45页
        3.2 还原检测方法的确定第45-51页
            3.2.1 硫酸咔唑法测定糖醛酸含量第45-46页
            3.2.2 红外光谱测定第46-47页
            3.2.3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分析第47-51页
        3.3 质谱确定未知峰第51-53页
    4 小结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第三章 改良后糖醛酸还原方法应用第56-64页
    引言第56页
    1 材料和仪器第56-58页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56-57页
        1.2 实验仪器第57-58页
    2 实验方法第58-59页
        2.1 样品的处理第58页
            2.1.1 样品转型第58页
            2.1.2 糖醛酸还原第58页
        2.2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单糖组成分析第58页
        2.3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第58-5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59-63页
        3.1 单糖组成分析第59-62页
        3.2 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第62-63页
    4 小结第63页
    参考文献第63-64页
第四章 甲基化分析相关问题研究第64-89页
    引言第64-65页
    1 材料和仪器第65-67页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65-66页
        1.2 实验仪器第66-67页
    2 实验方法第67-71页
        2.1 吡啶盐和三乙胺盐的制备第67页
            2.1.1 吡啶盐的制备第67页
            2.1.2 三乙胺盐的制备第67页
        2.2 试剂的预处理第67-68页
        2.3 样品脱硫第68页
            2.3.1 苯并四甲酸(PMA)法脱硫第68页
            2.3.2 DMSO - 甲醇法脱硫第68页
        2.4 甲基化及气质联用(GC - MS)分析第68-70页
            2.4.1 甲基化第68-69页
            2.4.2 水解第69页
            2.4.3 还原第69页
            2.4.4 乙酰化第69-70页
            2.4.5 GC - MS 分析第70页
        2.5 硫酸根含量测定第70页
            2.5.1 溶液配制第70页
            2.5.2 色谱条件第70页
        2.6 分子量测定第70-71页
        2.7 红外光谱分析第71页
    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1-87页
        3.1 脱硫第71-76页
            3.1.1 脱硫产物红外光谱分析第71-73页
            3.1.2 脱硫硫酸根含量分析第73-74页
            3.1.3 脱硫前后分子量比较第74-76页
        3.2 甲基化第76-84页
            3.2.1 甲基化加热过程中是否会引起脱硫第78页
            3.2.2 硫酸根含量不同全甲基化含量的区别第78-79页
            3.2.3 三乙胺盐、吡啶盐区别第79-83页
            3.2.4 NaOH、NaH 提供碱性环境的区别第83页
            3.2.5 甲基化次数对甲基化结果的影响第83-84页
        3.3 乙酰化第84-85页
        3.4 GC - MS 分析第85-87页
    4 小结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89页
第五章 改良甲基化分析方法的应用第89-105页
    引言第89页
    1 材料和仪器第89-90页
        1.1 实验材料与试剂第89页
        1.2 实验仪器第89-90页
    2 实验方法第90-91页
        2.1 样品前处理第90页
        2.2 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第90页
        2.3 甲基化分析第90-91页
    3 结果与讨论第91-104页
        3.1 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结果第91-93页
        3.2 甲基化分析第93-104页
            3.2.1 κ - car 甲基化分析第93-97页
            3.2.2 Fuco 甲基化分析第97-104页
    4 小结第104-105页
结语第105-106页
创新点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08-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鼓泡流化床不规则形状颗粒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下一篇:咔唑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