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普通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和地理学论文--水生生物生态学论文

四明湖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动态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11-13页
1 文献综述第13-22页
    1.1 国内外水库水质现状第13-17页
        1.1.1 国外水库水质现状第13-14页
        1.1.2 国内水库水质现状第14-17页
    1.2 水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研究现状第17-21页
        1.2.1 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第17-18页
        1.2.2 水库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18-19页
        1.2.3 水库渔业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19-21页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第21-22页
2 四明湖水库水质的理化特性第22-39页
    2.1 四明湖水库概述第22-23页
        2.1.1 地理位置与水库特征第22-23页
        2.1.2 气候特征第23页
    2.2 调查方法第23-25页
        2.2.1 采样地点和时间第23-24页
        2.2.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24页
        2.2.3 综合营养状态指数计算第24-25页
        2.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25页
    2.3 结果第25-36页
        2.3.1 水库水文动力学特征第25-26页
        2.3.2 水库理化特性和营养盐动态第26-33页
        2.3.3 水库叶绿素 a 动态及富营养化指数第33-34页
        2.3.4 水库理化因子 PCA 分析第34-36页
    2.4 讨论第36-38页
        2.4.1 水库理化因子的变化特征第36-37页
        2.4.2 水库水质营养类型评价第37-38页
    2.5 小结第38-39页
3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第39-53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39-41页
        3.1.1 采样时间和地点第39页
        3.1.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9-40页
        3.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40-41页
    3.2 结果第41-50页
        3.2.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第41页
        3.2.2 浮游植物的丰度与生物量第41-44页
        3.2.3 浮游植物的优势种与生物多样性第44-46页
        3.2.4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 24 年前数据的比较第46-47页
        3.2.5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第47-50页
    3.3 讨论第50-51页
        3.3.1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第50-51页
        3.3.2 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24 年间的变化第51页
    3.4 小结第51-53页
4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第53-67页
    4.1 材料和方法第53-54页
        4.1.1 采样时间和地点第53页
        4.1.2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53-54页
        4.1.3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54页
    4.2 结果第54-63页
        4.2.1 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第54-55页
        4.2.2 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第55-57页
        4.2.3 浮游动物的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第57-60页
        4.2.4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 24 年前数据的比较第60页
        4.2.5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关系第60-63页
    4.3 讨论第63-66页
        4.3.1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第63-65页
        4.3.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24 年间的变化第65-66页
    4.4 小结第66-67页
5 下行效应对浮游生物的影响第67-76页
    5.1 材料和方法第67-68页
        5.1.1 渔获物年龄鉴定第67-68页
        5.1.2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8页
    5.2 结果第68-73页
        5.2.1 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第68-71页
        5.2.2 鲢鳙对浮游生物的下行效应第71-73页
    5.3 讨论第73-75页
        5.3.1 植食性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下行效应第73-74页
        5.3.2 鲢鳙对浮游生物的下行效应第74-75页
    5.4 小结第75-76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6.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76-77页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附录A 浮游生物及其 CA 分析中的缩写第86-91页
附录B PEG 模型(引自 Sommer et al., 2012 )第91-92页
在学研究成果第92-93页
致谢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印度梨形孢对烟草耐盐、抗旱及重金属作用及机理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谈互联网保险--以众安在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