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桃仁红花煎加减对阵发性房颤(心脉瘀阻型)的疗效观察

缩略语表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西方医学对于房颤的认识第10-16页
        1.1 房颤定义第10页
        1.2 房颤的流行病学第10-11页
        1.3 房颤的病因病机第11-12页
        1.4 房颤的治疗原则第12-16页
        1.5 总结第16页
    2 祖国医学对房颤的认识第16-20页
        2.1 房颤的中医病名第16页
        2.2 房颤的中医病因病机第16-17页
        2.3 房颤的辨证分型第17页
        2.4 房颤的中医药治疗第17-18页
        2.5 总结第18-20页
资料与方法第20-25页
    1 研究对象第20-21页
        1.1 病例来源第20页
        1.2 中医诊断标准第20页
        1.3 西医诊断标准第20-21页
        1.4 病例纳入标准第21页
        1.5 病例排除标准第21页
        1.6 实验终止标准第21页
        1.7 病例剔除标准第21页
    2 研究方法第21-22页
        2.1 分组方法第21-22页
        2.2 治疗方法第22页
    3 观察指标第22-23页
        3.1 观察方法第22页
        3.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第22-23页
    4 统计学分析及处理第23页
    5 临床资料分析第23-25页
结果与分析第25-29页
    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F发作持续时间比较第25页
    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F发作次数比较第25页
    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总心率比较第25-26页
    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小时平均心率比较第26页
    5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HRV时域SDNN 比较第26页
    6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波离散度比较第26-27页
    7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第27页
    8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医证候单项积分比较第27页
    9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第27-29页
讨论第29-33页
    1 理论与研究意义第29页
    2 方药组成及现代药理研究第29-31页
        2.1 方药组成第29-30页
        2.2 现代药理研究第30-31页
    3 临床疗效分析第31-33页
        3.1 心电图疗效分析第31-32页
        3.2 动态心电图分析第32页
        3.3 中医症状疗效分析第32-33页
        3.4 总结第33页
问题与展望第33-34页
结论第34-35页
致谢第35-36页
参考文献第36-44页
附录第44-4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5-47页
个人简历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针刺治疗血瘀型卵巢巧克力囊肿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疏风理肺汤治疗风盛挛急型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及对血清IL-6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