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养心定喘汤加减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缩略语表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8-9页
文献综述第9-18页
    1. 祖国医学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认识和研究进展第9-13页
        1.1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第9-10页
        1.2 中医学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第10-13页
    2. 现代医学对心力衰竭的认识和研究进展第13-18页
        2.1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第13-14页
        2.2 心力衰竭的治疗第14-15页
        2.3 现代医学对血浆BNP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2.4 现代医学对LVEF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资料与方法第18-24页
    1. 一般资料第18页
    2. 诊断标准第18-20页
        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8-19页
        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9页
        2.3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标准第19-20页
    3. 纳入标准第20页
    4. 病例排除标准第20-21页
    5. 研究病例的终止标准第21页
        5.1 剔除病例标准第21页
        5.2 脱落病例标准第21页
        5.3 终止研究标准第21页
    6. 治疗方案第21-22页
        6.1 基础用药第21-22页
        6.2 合并用药第22页
    7. 观察周期第22页
    8. 观察指标第22页
        8.1 安全性指标第22页
        8.2 疗效性指标第22页
    9. 统计分析第22-24页
结果第24-27页
    1. 基线资料第24-25页
        1.1 两组患者性别情况可比性分析第24页
        1.2 两组患者年龄情况可比性分析第24页
        1.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可比性分析第24-25页
    2. 临床疗效观察第25-26页
        2.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第25页
        2.2 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第25-26页
        2.3 治疗前后血浆BNP水平比较第26页
        2.4 治疗前后LVEF比较第26页
    3. 安全性分析第26-27页
讨论第27-31页
    1. 养心定喘汤加减的组方及配伍意义第27页
    2. 养心定喘汤加减对BNP水平的影响第27-28页
    3. 养心定喘汤加减对LVEF水平的影响第28-29页
    4. 养心定喘汤加减对冠心病心衰中医证候的影响第29页
    5. 问题与展望第29-31页
结论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6页
致谢第36-3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37-39页
个人简历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茴风丸治疗脾肾阳虚型白癜风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理气活血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