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合同履行地的界定及意义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合同履行地的界定 | 第15-20页 |
一、合同履行地的概念 | 第15页 |
二、合同履行地的特点 | 第15-18页 |
三、合同履行地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8-20页 |
第二节 确定合同履行地的意义 | 第20-24页 |
一、确定合同履行风险负担的依据 | 第20页 |
二、确定、分配合同履行费用的依据 | 第20-21页 |
三、确定合同价款或报酬的基准地 | 第21-22页 |
四、空间范围内判断合同违约与否的标准 | 第22页 |
五、决定合同纠纷地域管辖的重要准据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合同履行地的确定规则 | 第24-36页 |
第一节 约定优先规则 | 第24-27页 |
一、约定优先规则的概念 | 第24页 |
二、约定优先规则的法理基础 | 第24-26页 |
三、约定优先规则的适用 | 第26页 |
四、约定优先规则的限制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尊重交易惯例规则 | 第27-32页 |
一、尊重交易惯例规则的概念 | 第27页 |
二、尊重交易惯例规则的法理基础 | 第27-29页 |
三、尊重交易惯例规则的适用 | 第29-30页 |
四、尊重交易惯例规则适用之司法困境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法定补充规则 | 第32-34页 |
一、法定补充规则的概念 | 第32页 |
二、大陆法系民法典关于债的履行地的规范原则 | 第32-33页 |
三、《合同法》关于法定补充规则的规定 | 第33-34页 |
第四节 三个确定规则的关系及其适用顺序 | 第34-36页 |
一、三个确定规则的关系 | 第34页 |
二、三个确定规则的适用顺序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合同履行地法定补充规则的解释及完善 | 第36-50页 |
第一节 法定补充规则核心条文的争议及其应然解释 | 第36-39页 |
一、给付货币义务的履行地 | 第37-38页 |
二、交付不动产义务的履行地 | 第38-39页 |
三、给付其他标的义务的履行地 | 第39页 |
第二节 确定合同履行地的法定标准辨析 | 第39-45页 |
一、民事程序法上认定合同履行地的特征履行地规则 | 第40-42页 |
二、法定补充规则作为确定合同履行地唯一法定标准的可能性 | 第42-45页 |
第三节 法定补充规则的完善 | 第45-50页 |
一、法定补充规则之一般规定的完善建议 | 第45-47页 |
二、法定补充规则之特别规定的完善建议 | 第47-50页 |
第四章 合同履行地确定规则的反思 | 第50-56页 |
第一节 合同履行地确定规则被忽视的原因 | 第50-51页 |
一、在实体法上的适用空间逐渐被压缩 | 第50-51页 |
二、在民事程序法上缺少适用的法律基础 | 第51页 |
第二节 民事程序法上的“合同履行地”概念应当修改 | 第51-53页 |
一、修改《民事诉讼法》中“合同履行地”概念的观点争议 | 第51-52页 |
二、完善民事程序法上的“合同履行地”概念的建议 | 第52-53页 |
第三节 对《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六)项的反思 | 第53-56页 |
一、《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六)项存在的问题 | 第53页 |
二、《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六)项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53-55页 |
三、解决《合同法》第六十二条第(六)项存在问题的办法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