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心脏疾病论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论文

冠心病再血管化治疗患者发生抑郁和或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和相关化学标志物的预测作用

中文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2页
缩略语/符号说明第16-17页
前言第17-19页
    研究现状、成果第17-18页
    研究目的、方法第18-19页
一、CABG患者POCD和或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相关化学标志物的预测作用第19-40页
    1.1 对象和方法第19-22页
        1.1.1 研究对象第19-20页
        1.1.2 研究方法第20-22页
        1.1.3 统计学处理第22页
    1.2 结果第22-32页
        1.2.1 CABG患者POCD和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第22-26页
        1.2.2 两组(Ⅰ组和Ⅱ组)患者POCD的发病率及不同时点血清S-100蛋白和NSE浓度的比较第26-27页
        1.2.3 CABG患者POCD和术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第27-28页
        1.2.4 患者CABG术前/术后抑郁的患病率比较第28-29页
        1.2.5 CABG术后患者抑郁和预后的关系第29-32页
    1.3 讨论第32-39页
        1.3.1 流行病学第32-35页
        1.3.2 POCD的危险因素分析第35-37页
        1.3.3 POCD的相关化学标志物第37-38页
        1.3.4 冠心病POCD的干预与药物治疗第38-39页
    1.4 小结第39-40页
二、PCI患者抑郁症的发生情况和危险因素分析第40-50页
    2.1 对象和方法第40-42页
        2.1.1 研究对象第40页
        2.1.2 研究方法第40-41页
        2.1.3 统计学处理第41-42页
    2.2 结果第42-47页
        2.2.1 PCI后抑郁的相关危险因素第42-43页
        2.2.2 PCI后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第43页
        2.2.3 PCI前/后抑郁的患病率比较第43-44页
        2.2.4 PCI后患者抑郁和预后的关系第44-47页
    2.3 讨论第47-49页
        2.3.1 流行病学第47页
        2.3.2 抑郁的危险因素分析第47-49页
        2.3.3 抑郁症的干预措施与药物治疗第49页
    2.4 小结第49-50页
三、内外科抑郁情况的比较与合并抑郁的冠心病患者发病的预测因子第50-58页
    3.1 对象和方法第50-51页
        3.1.1 研究对象第50页
        3.1.2 研究方法第50-51页
        3.1.3 统计学处理第51页
    3.2 结果第51-55页
        3.2.1 入选患者抑郁构成比第51-53页
        3.2.2 内外科患者手术前后抑郁评分的比较第53页
        3.2.3 内科PCI患者抑郁/非抑郁组血清IL-6水平比较第53-54页
        3.2.4 合并抑郁症患者血清IL-6水平与相关指标间的相关性第54-55页
    3.3 讨论第55-56页
        3.3.1 内外科抑郁情况的比较第55页
        3.3.2 抑郁症的相关化学标志物第55-56页
    3.4 小结第56-58页
局限性与展望第58-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6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66-67页
附录第67-69页
综述第69-81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IRT1在调控肠上皮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下一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在住院期间并发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