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7-10页 |
一、文献综述与本文选题 | 第7-8页 |
二、基本思路与学术价值 | 第8-10页 |
第一章 多重身份与儿童文学观的形成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教师身份与儿童文学教育观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作家身份与儿童文学人生观 | 第11-13页 |
第三节 学者身份与儿童文学审美观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思想维度的儿童文学教育观 | 第16-22页 |
第一节 感受苦难 | 第16-19页 |
第二节 塑造民族性格 | 第19-22页 |
第三章 情感维度的儿童文学人生观 | 第22-28页 |
第一节 温暖心灵的感动 | 第22-24页 |
第二节 哀而不伤的悲悯情怀 | 第24-28页 |
第四章 审美维度的儿童文学审美观 | 第28-39页 |
第一节 美才最具有力量 | 第28-33页 |
第二节 让幻想回到文学 | 第33-36页 |
第三节 有内涵的幽默 | 第36-39页 |
第五章 对曹文轩儿童文学观的反思 | 第39-44页 |
第一节 关于创作模式化问题 | 第39-41页 |
第二节 关于成人化问题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关于乡村题材是否过时的问题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发表论文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