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下地球物理勘探论文

井间地震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及反演方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3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0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0-13页
第二章 井间地震初至波层析的基本原理第13-18页
    2.1 井间地震初至波层析的理论基础第13-15页
        2.2.1 Radon 变换的定义第13-14页
        2.2.2 Radon 变换的基本性质第14-15页
    2.2 井间地震初至波层析实现的基本原理第15-18页
第三章 井间地震初至波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第18-24页
    3.1 费马原理第18页
    3.2 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的基本公式第18-20页
    3.3 LTI 射线追踪方法的实现第20-24页
        3.3.1 建立模型第20页
        3.3.2 向前处理第20-22页
        3.3.3 向后处理第22-24页
第四章 井间地震初至波旅行时层析成像的反演算法第24-43页
    4.1 Lanczos 方法第24-27页
    4.2 矩阵的 QR 分解第27-28页
        4.2.1 初等反射矩阵及其性质第27页
        4.2.2 QR 分解定理及其证明第27-28页
    4.3 LSQR 方法第28-43页
        4.3.1 无阻尼的 LSQR 算法第32-36页
        4.3.2 阻尼 LSQR 算法第36-43页
第五章 程序设计与实现第43-48页
    5.1 FORTRAN 的特性第43-44页
    5.2 程序设计第44-48页
        5.2.1 模型的建立第44页
        5.2.2 正演射线追踪第44页
        5.2.3 反演层析成像第44-46页
        5.2.4 矩阵的存储第46-48页
第六章 模型测试及分析第48-56页
    6.1 模型试算第48-51页
        6.1.1 模型一:直井水平层状模型第48-49页
        6.1.2 模型二:斜井水平层状模型第49-50页
        6.1.3 模型三:斜井弯曲层状模型第50-51页
    6.2 层析反演影响因素分析第51-56页
        6.2.1 射线覆盖率第52-53页
        6.2.2 网格大小第53-54页
        6.2.3 反演算法第54-56页
结论与建议第56-58页
    结论第56页
    建议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1-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栾川南泥湖矿区构造蚀变岩分带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与填图
下一篇:黄、东海表层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