羧酸与苯并噻唑的银催化脱羧交叉偶联反应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4页 |
1.1 苯并噻唑的简介 | 第11-15页 |
1.1.1 苯并噻唑的应用 | 第11-13页 |
1.1.2 烷基化的意义 | 第13-15页 |
1.2 已报道的合成 2-烷基苯并噻唑的方法 | 第15-19页 |
1.2.1 方法一:以取代苯并噻唑为底物的方法 | 第15页 |
1.2.2 方法二:芳香杂环的合成 | 第15-16页 |
1.2.3 方法三:C—H 键的活化 | 第16-19页 |
1.3 脱羧交叉偶联反应 | 第19-32页 |
1.3.1 不同种类羧酸 | 第20-27页 |
1.3.2 C—X 键的构建 | 第27-29页 |
1.3.3 不同催化体系 | 第29-32页 |
1.4 论文设计思想及主要内容 | 第32-34页 |
第二章 羧酸与苯并噻唑的银催化脱羧交叉偶联反应 | 第34-62页 |
2.1 引言 | 第34-35页 |
2.2 实验路线 | 第35页 |
2.3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2.3.1 仪器与试剂 | 第35-36页 |
2.3.2 取代苯并噻唑的制备 | 第36-38页 |
2.3.3 烷基苯并噻唑的合成 | 第38页 |
2.4 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38-42页 |
2.4.1 对催化剂的考察 | 第40页 |
2.4.2 对氧化剂的考察 | 第40页 |
2.4.3 对反应物质的量比例的考察 | 第40-41页 |
2.4.4 对溶剂的考察 | 第41页 |
2.4.5 对时间的考察 | 第41-42页 |
2.5 反应适用性研究 | 第42-44页 |
2.6 对反应机理研究 | 第44-46页 |
2.7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46-54页 |
2.8 2-叔丁基-6-硝基苯并噻唑的单晶数据 | 第54-60页 |
2.9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羧酸与苯并恶唑的银催化脱羧交叉偶联反应 | 第62-67页 |
3.1 引言 | 第62页 |
3.2 实验路线 | 第62-63页 |
3.3 实验部分 | 第63页 |
3.3.1 仪器与试剂 | 第63页 |
3.3.2 2-烷基苯并恶唑的合成 | 第63页 |
3.4 反应适用性研究 | 第63-64页 |
3.5 化合物的结构表征 | 第64-6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附图 | 第77-107页 |
在读期间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7-108页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