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法律社会学论文

社会转型期我国司法与道德的冲突及协调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9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2-13页
        1.3.2 比较研究法第13页
        1.3.3 法社会学方法第13页
        1.3.4 案例分析法第13页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13-15页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3页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第13-15页
第2章 司法与道德的内涵及其冲突界定第15-23页
    2.1 现代司法概念的应然之相第15-18页
        2.1.1 司法概念的界定第15-16页
        2.1.2 司法的深层本质探析第16-18页
    2.2 道德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第18-20页
        2.2.1 道德的概念界定第18页
        2.2.2 道德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2.3 司法与道德冲突的界定第20-23页
        2.3.1 冲突的概念界定第20页
        2.3.2 司法与道德冲突的界定第20-23页
第3章 当下我国司法与道德冲突之现状分析第23-31页
    3.1 当下我国司法与道德冲突时代背景——社会转型期第23-25页
        3.1.1 社会转型期的界定第23-24页
        3.1.2 转型期法治的特点第24-25页
    3.2 司法与道德冲突的主要类型第25-28页
        3.2.1 合道德不合法——以李昌奎案为例第26-27页
        3.2.2 合法不合道德——以小悦悦事件为例第27-28页
    3.3 总结第28-31页
第4章 我国司法与道德冲突之实质与利弊分析第31-45页
    4.1 我国司法与道德冲突的实质——我国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法律规则的冲突第31-40页
        4.1.1 传统以官本思想为基础的道德与现代权利本位法律规则的冲突第33-35页
        4.1.2 中国传统道德集体主义与现代法治个人本位的冲突第35-36页
        4.1.3 人情与法律的冲突第36-37页
        4.1.4 个人权利与社会利益之争第37-40页
    4.2 我国司法与道德冲突的利弊分析第40-45页
        4.2.1 利:促进司法与道德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合第40-41页
        4.2.2 弊:冲突导致道德的困惑、法律的错位第41-45页
第5章 我国司法与道德冲突之协调第45-55页
    5.1 制定良法: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原初出发点第45-47页
    5.2 加强司法职业化建设,保障司法权威第47-49页
        5.2.1 建立法官的选任制度第47-48页
        5.2.2 强化司法垂直管理第48-49页
    5.3 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有效参与司法第49-50页
    5.4 构建完善司法监督体系第50-55页
        5.4.1 明确人大监督的法律地位第51页
        5.4.2 落实检察监督的法律职责第51-52页
        5.4.3 完善法院审判监督机制第52-53页
        5.4.4 实现媒体对司法的有效监督第53-55页
第6章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土地发展权研究--以我国地方实践为视角
下一篇:法治生态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