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论文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9-11页
        1.2.1 国外研究概况第9-10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0-11页
    1.3 主要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基本思路与创新之处第12页
    1.5 生态文明的相关概念辨析第12-14页
        1.5.1 生态文明的内涵第12-13页
        1.5.2 生态文明的特征第13-14页
第2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文化渊源第14-23页
    2.1 中国传统生态思想第14-16页
        2.1.1 儒家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第14页
        2.1.2 道家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第14-15页
        2.1.3 佛教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第15页
        2.1.4 古代律法中的生态思想第15-16页
    2.2 西方生态学理论第16-18页
        2.2.1 生态马克思主义第16页
        2.2.2 生态伦理学第16-18页
    2.3 马克思、恩格斯和中共历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第18-23页
        2.3.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第18-19页
        2.3.2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第19-20页
        2.3.3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第20-21页
        2.3.4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生态思想第21-23页
第3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出的背景第23-29页
    3.1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出的国际背景第23-27页
        3.1.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23页
        3.1.2 全球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第23-27页
    3.2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出的国内背景第27-29页
        3.2.1 资源能源短缺问题突出第27页
        3.2.2 生态恶化进一步加剧第27-28页
        3.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第28-29页
第4章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第29-41页
    4.1 以生态文明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思想第29-30页
        4.1.1 “五位一体”战略思想第29-30页
        4.1.2 建设美丽中国思想第30页
    4.2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思想第30-32页
        4.2.1 珍惜土地思想第31页
        4.2.2 主体功能区战略思想第31-32页
        4.2.3 海洋发展战略思想第32页
    4.3 节约资源思想第32-34页
        4.3.1 确保能源安全思想第33页
        4.3.2 资源综合利用思想第33-34页
        4.3.3 建立节约型社会思想第34页
    4.4 生态保护思想第34-37页
        4.4.1 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思想第35-36页
        4.4.2 综合治理思想第36页
        4.4.3 防灾减灾思想第36-37页
        4.4.4 国际合作思想第37页
    4.5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思想第37-41页
        4.5.1 将生态文明纳入政绩考核思想第37-38页
        4.5.2 加强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思想第38页
        4.5.3 资源有偿使用思想第38-39页
        4.5.4 法制保障思想第39-40页
        4.5.5 生态文明教育思想第40-41页
第5章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意义第41-46页
    5.1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意义第41-43页
        5.1.1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第41-42页
        5.1.2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第42页
        5.1.3 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丰富与发展第42-43页
    5.2 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第43-46页
        5.2.1 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第43-44页
        5.2.2 是解决当前制约发展问题的关键第44页
        5.2.3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致谢第49-5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晋察冀日报》对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历史贡献
下一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的整风整党运动及启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