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免疫性疾病论文--自身免疫性疾病、结缔组织疾病论文

中国汉族人群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9-10页
第1章 引言第10-12页
第2章 材料与方法第12-21页
    2.1 材料第12-13页
        2.1.1 研究对象第12页
        2.1.2 主要试剂第12-13页
        2.1.3 主要实验设备和仪器第13页
    2.2 方法第13-21页
        2.2.1 临床资料收集第13-14页
        2.2.2 标本收集第14页
        2.2.3 基因组 DNA 提取第14-15页
        2.2.4 基因组 DNA 浓度及纯度检测第15页
        2.2.5 基因组 DNA 质量检测第15-16页
        2.2.6 构建基因组 DNA 混合池第16-17页
        2.2.7 基因芯片扫描第17-19页
        2.2.8 TaqMan 探针法验证 SNPs第19页
        2.2.9 基因富集分析第19-20页
        2.2.10 统计学处理第20-21页
第3章 结果第21-33页
    3.1 临床资料第21-22页
    3.2 全基因组 DNA 浓度、纯度及质量检测结果第22-23页
        3.2.1 全基因组 DNA 浓度、纯度检测第22页
        3.2.2 全基因组 DNA 质量检测第22-23页
    3.3 全基因组 DNA 混合池构建第23页
    3.4 芯片扫描数据分析第23-25页
        3.4.1 芯片重复性第23-24页
        3.4.2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结果第24-25页
    3.5 易感基因分析第25-26页
        3.5.1 本研究鉴定的 ITP 易感基因第25-26页
        3.5.2 已发表的 ITP 候选基因第26页
        3.5.3 共同基因第26页
    3.6 TaqMan 探针法验证 SNPs第26-30页
        3.6.1 Hardy-Weinberg 平衡检验第26-27页
        3.6.2 TaqMan 探针法 SNP 分型结果第27-29页
        3.6.3 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与中国汉族 ITP 的关系第29-30页
    3.7 基因富集分析第30-33页
        3.7.1 本研究发现的 ITP 易感基因富集分析第30页
        3.7.2 已发表的 ITP 候选基因富集分析第30-32页
        3.7.3 共同信号通路第32-33页
第4章 讨论第33-37页
第5章 结论第37-38页
致谢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附录第42-47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7-48页
综述第48-54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下一篇:滤泡辅助性T细胞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