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1.2 俄供发电机的运行现状 | 第12-14页 |
| 1.3 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发电机定子端部振动的原因 | 第16-23页 |
| 2.1 倍频振动 | 第16-17页 |
| 2.2 端部漏磁 | 第17-18页 |
| 2.3 气隙不平衡 | 第18-19页 |
| 2.4 管道设置 | 第19-21页 |
| 2.5 定子基础 | 第21-22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俄供发电机与国产发电机的差异 | 第23-37页 |
| 3.1 定子机座 | 第23-25页 |
| 3.1.1 端盖 | 第23-24页 |
| 3.1.2 定子机座 | 第24页 |
| 3.1.3 定子隔振结构 | 第24-25页 |
| 3.1.4 定子机座的区别对振动的影响 | 第25页 |
| 3.2 定子铁芯 | 第25-28页 |
| 3.2.1 铁芯 | 第26页 |
| 3.2.2 边段铁芯和端部磁屏蔽 | 第26页 |
| 3.2.3 风区 | 第26-27页 |
| 3.2.4 定子铁芯的区别对振动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3 定子线圈 | 第28-33页 |
| 3.3.1 定子线棒 | 第28-29页 |
| 3.3.2 端部固定结构 | 第29-30页 |
| 3.3.3 定子绕组引线及其支架 | 第30-31页 |
| 3.3.4 定子引出线 | 第31-32页 |
| 3.3.5 定子线圈的区别对振动的影响 | 第32-33页 |
| 3.4 定冷水管 | 第33-35页 |
| 3.4.1 定冷水管的设置情况 | 第33-34页 |
| 3.4.2 定冷水管的区别对振动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5 氢气冷却器 | 第35-36页 |
| 3.5.1 氢冷器的设置情况 | 第35页 |
| 3.5.2 氢冷器的区别对振动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俄供发电机的典型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 第37-50页 |
| 4.1 汕头某电厂俄供发电机故障及其处理 | 第37-42页 |
| 4.1.1 | 第37-40页 |
| 4.1.2 | 第40-42页 |
| 4.2 营口某电厂提出的俄供发电机故障的处理建议 | 第42-44页 |
| 4.2.1 对局部处理和更换线棒的比较建议 | 第42-43页 |
| 4.2.2 对端部改造的成功实践 | 第43-44页 |
| 4.3 南京某电厂提出的俄供发电机故障的处理建议 | 第44-46页 |
| 4.3.1 对压圈过热的处理经验 | 第45页 |
| 4.3.2 对套管漏氢和线棒漏水的处理经验 | 第45-46页 |
| 4.3.3 对定冷水系统的改造和运行经验 | 第46页 |
| 4.4 绥中某电厂提出的俄供发电机故障的处理建议 | 第46-47页 |
| 4.4.1 对端部结构改造的建议 | 第47页 |
| 4.4.2 对铁芯过热的处理经验 | 第47页 |
| 4.5 盘山某电厂提出的俄供发电机故障的处理建议 | 第47-48页 |
| 4.5.1 线棒磨损漏水事故的原因与处理 | 第47-48页 |
| 4.5.2 绝缘引水管变形裂纹的处理经验 | 第4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五章 基于全过程管控的俄供发电机定子端部振动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50-64页 |
| 5.1 削弱振动的振源 | 第50-54页 |
| 5.1.1 端部引线加固 | 第51-52页 |
| 5.1.2 发电机基础框架加固 | 第52-54页 |
| 5.2 切断及削弱振动的传播途径 | 第54-58页 |
| 5.2.1 定冷水进出水母管隔振改善 | 第54-55页 |
| 5.2.2 定子套管密封胶垫的维护检查和回水管改造 | 第55-57页 |
| 5.2.3 铜排连接改为多股导线软连接 | 第57-58页 |
| 5.3 加固振动的受体 | 第58-63页 |
| 5.3.1 槽楔重新退装垫实 | 第59页 |
| 5.3.2 铁芯检查修复 | 第59-61页 |
| 5.3.3 端部绑扎加固 | 第61-6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64-65页 |
| 6.2 今后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件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