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 | 第16-33页 |
2.1 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协议研究与分析 | 第16-23页 |
2.1.1 先应式路由协议 | 第17-19页 |
2.1.2 反应式路由协议 | 第19-21页 |
2.1.3 混合式路由协议 | 第21-23页 |
2.2 OLSR路由协议的介绍 | 第23-31页 |
2.2.1 OLSR路由协议的基本原理 | 第23-30页 |
2.2.2 OLSR路由协议研究现状 | 第30-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第三章 EAI‐OLSR跨层路由算法 | 第33-43页 |
3.1 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无线Mesh网络构成及需求分析 | 第33-35页 |
3.1.1 基于太阳能供电的无线Mesh网络构成 | 第33-34页 |
3.1.2 应用需求分析 | 第34-35页 |
3.2 EAI-OLSR跨层路由算法设计 | 第35-42页 |
3.2.1 EAI-OLSR跨层路由算法的工作原理 | 第36-38页 |
3.2.2 EAI-OLSR跨层路由判据的设计 | 第38-39页 |
3.2.3 EAI-OLSR跨层路由消息包格式设计 | 第39-42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EAI‐OLSR跨层路由算法的实现 | 第43-71页 |
4.1 EAI-OLSR的基本框架 | 第43页 |
4.2 EAI-OLSR主要数据结构 | 第43-47页 |
4.2.1 olsr_apm_node_info结构 | 第44页 |
4.2.2 tc_entry结构 | 第44-45页 |
4.2.3 lq_handler结构 | 第45-47页 |
4.3 EAI-OLSR主要功能模块 | 第47-70页 |
4.3.1 功能模块总框图 | 第47-49页 |
4.3.2 初始化模块 | 第49-51页 |
4.3.3 定时器模块 | 第51-52页 |
4.3.4 跨层感知模块 | 第52-56页 |
4.3.5 发包模块 | 第56-59页 |
4.3.6 收包模块 | 第59-67页 |
4.3.7 路由计算模块 | 第67-70页 |
4.3.8 协议数据表更新模块 | 第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五章 EAI‐OLSR的算法验证与实验结果分析 | 第71-81页 |
5.1 实验平台简介 | 第71页 |
5.2 模拟多跳环境搭建方法 | 第71-72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2-80页 |
5.3.1 典型OLSR协议的实验 | 第72-75页 |
5.3.2 EAI-OLSR协议的实验 | 第75-80页 |
5.3.3 两组实验对比分析 | 第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81-84页 |
本文工作的总结 | 第81-82页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