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9-14页 |
1.2.1 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氮循环的影响 | 第9-12页 |
1.2.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第12-13页 |
1.2.3 黄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目标 | 第14-16页 |
第2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6-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6-17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8-22页 |
2.3.1 野外调查与采样 | 第18-19页 |
2.3.2 土壤性质测定方法 | 第19页 |
2.3.3 土壤碳氮储量 | 第19-20页 |
2.3.4 土壤质量评估方法 | 第20-22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3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 第23-35页 |
3.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23-32页 |
3.1.1 土壤全氮含量分析 | 第23-24页 |
3.1.2 土壤速效氮含量分析 | 第24-25页 |
3.1.3 土壤全磷含量分析 | 第25-26页 |
3.1.4 土壤速效磷含量分析 | 第26-27页 |
3.1.5 土壤全钾含量分析 | 第27-29页 |
3.1.6 土壤速效钾含量分析 | 第29页 |
3.1.7 土壤有机碳含量分析 | 第29-31页 |
3.1.8 土壤易氧化有机碳 | 第31-32页 |
3.1.9 土壤pH值分析 | 第32页 |
3.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 第32-34页 |
3.2.1 土壤含水量分析 | 第32-33页 |
3.2.2 土壤容重分析 | 第33页 |
3.2.3 土壤孔隙度分析 | 第33-34页 |
3.3 小结与讨论 | 第34-35页 |
第4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土土壤碳、氮含量及相关性 | 第35-41页 |
4.1 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 第35页 |
4.2 易氧化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 第35-36页 |
4.3 土壤全氮与土壤深度的关系 | 第36-37页 |
4.4 土壤表层0-20cm土壤碳氮比 | 第37-38页 |
4.5 土壤表层0-20cm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 | 第38-40页 |
4.6 小结与讨论 | 第40-41页 |
第5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土土壤碳、氮储量 | 第41-45页 |
5.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储量 | 第41-42页 |
5.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氮储量 | 第42-43页 |
5.3 小结与讨论 | 第43-45页 |
第6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 第45-50页 |
6.1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综合指数 | 第45-47页 |
6.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退化指数 | 第47-48页 |
6.3 小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学位攻读期间参与课题及发表论文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