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旅游经济理论与方法论文

山东省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15页
2 相关概念第15-19页
    2.1 职业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第15-16页
        2.1.1 广泛的适应性第15页
        2.1.2 强大的中介性第15页
        2.1.3 鲜明的产业性第15-16页
    2.2 旅游职业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第16-17页
        2.2.1 专业性第16页
        2.2.2 实践性第16页
        2.2.3 综合性第16-17页
    2.3 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特征第17-19页
        2.3.1 人才培养模式第17页
        2.3.2 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第17页
        2.3.3 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第17-19页
3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第19-29页
    3.1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第19-27页
        3.1.1 瑞士“洛桑模式”第19-20页
        3.1.2 德国“双元制模式”第20-22页
        3.1.3 英国“工读交替模式”第22-24页
        3.1.4 美国、加拿大“CBE 模式”第24-25页
        3.1.5 澳大利亚“TAFE 模式”第25-27页
    3.2 国外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特征分析第27-29页
        3.2.1 发展行业协会,促进协调发展第27页
        3.2.2 强化国家保障,实现培养目标第27页
        3.2.3 联合政府企业,建立合作体系第27页
        3.2.4 注重知行合一,打造复合人才第27页
        3.2.5 加强国际合作,培养行业精英第27-29页
4 山东省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概述第29-32页
    4.1“订单培养”模式第29-30页
    4.2“顶岗实习”模式第30页
    4.3“校办产业企业”模式第30页
    4.4“3+2”模式第30-32页
5 国内外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第32-37页
    5.1 国内外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差异分析第32-34页
        5.1.1 外部发展环境的差异第32页
        5.1.2 内部办学机制的差异第32-34页
    5.2 国内外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差异成因分析第34-37页
        5.2.1 社会历史因素第34页
        5.2.2 教育体制因素第34-35页
        5.2.3 资金来源因素第35页
        5.2.4 师资条件因素第35-37页
6 山东省中职旅游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第37-44页
    6.1 构建的必要性第37页
    6.2 构建的要素第37-39页
        6.2.1 培养目标第37页
        6.2.2 办学理念第37页
        6.2.3 专业设置第37-38页
        6.2.4 课程建设第38页
        6.2.5 教学设计第38页
        6.2.6 教学方法第38页
        6.2.7 师资队伍第38-39页
    6.3 山东省中职旅游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构建第39-42页
        6.3.1 以服务为宗旨(Service)第39-40页
        6.3.2 以就业为导向(Employment)第40页
        6.3.3 以能力为本位(Ability)第40-41页
        6.3.4 以知识为基础(Knowledge)第41页
        6.3.5 以素质为目的(Quality)第41-42页
    6.4 对策与建议第42-44页
        6.4.1 转变办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第42页
        6.4.2 适应行业需求,继续深化校企合作第42页
        6.4.3 优化知识结构,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第42页
        6.4.4 加强师资培训,打造专业教师队伍第42-43页
        6.4.5 创新教学方法,突出实践能力教学第43页
        6.4.6 注重养成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第43页
        6.4.7 突出能力本位,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第43-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蹦床运动单跳项目开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思想政治课程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