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时间自动机可达性算法的研究与实现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2页 |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10-11页 |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基础知识 | 第12-27页 |
| 2.1 时间自动机 | 第12-14页 |
| 2.1.1 时钟约束 | 第12页 |
| 2.1.2 时钟解释 | 第12-13页 |
| 2.1.3 时间自动机的形式化定义 | 第13页 |
| 2.1.4 时间自动机上的运行 | 第13-14页 |
| 2.2 时间自动机上的可达性分析 | 第14-18页 |
| 2.2.1 时钟区域方法 | 第15-16页 |
| 2.2.2 时钟带方法 | 第16-17页 |
| 2.2.3 时钟带的标准化 | 第17-18页 |
| 2.3 可调整时间自动机 | 第18-21页 |
| 2.3.1 时钟调整形式 | 第18-19页 |
| 2.3.2 可调整时间自动机形式化定义 | 第19-20页 |
| 2.3.3 可调整时间自动机上的运行 | 第20页 |
| 2.3.4 判定性结论 | 第20-21页 |
| 2.4 DBM | 第21-26页 |
| 2.4.1 DBM 定义 | 第21-23页 |
| 2.4.2 DBM 上的基本操作 | 第23-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状态可达性分析 | 第27-33页 |
| 3.1 FRA 算法 | 第27-28页 |
| 3.2 正确性问题—FRA 算法漏洞 | 第28-31页 |
| 3.3 算法漏洞解决方法 | 第31-32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可达性算法实现 | 第33-39页 |
| 4.1 EDBM 结构 | 第33-35页 |
| 4.2 对角线约束筛选算法 | 第35-36页 |
| 4.3 去对角算约束算法 | 第36-37页 |
| 4.4 算法总流程 | 第37-38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算法实现与实验结果 | 第39-49页 |
| 5.1 可调整时间自动机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 5.2 FRA 算法模块 | 第41-43页 |
| 5.3 对角线约束筛选算法模块 | 第43-44页 |
| 5.4 可调整时间自动机重构模块 | 第44-46页 |
| 5.5 实验结果与算法效率 | 第46-48页 |
| 5.5.1 正确性问题 | 第46-47页 |
| 5.5.2 效率问题 | 第47-48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49-51页 |
| 6.1 主要工作 | 第49页 |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 附录 | 第56-6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0-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