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违约金的司法酌减规则
内容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的现状与问题 | 第12-17页 |
(一)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的现状 | 第12-13页 |
(二)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3-17页 |
二、违约金司法酌减的理论依据 | 第17-23页 |
(一) 违约金司法酌减的社会学基础 | 第17-21页 |
(二) 违约金司法酌减的经济学分析 | 第21-23页 |
三、违约金酌减权的性质 | 第23-28页 |
(一) 违约金的性质 | 第23-26页 |
(二) 违约金酌减权的概念 | 第26-27页 |
(三) 违约金酌减权属于形成权 | 第27-28页 |
四、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的规范构成 | 第28-35页 |
(一)违约金司法酌减的适用对象 | 第28-29页 |
(二)违约金司法酌减的适用要件 | 第29-30页 |
(三)违约金酌减权的行使 | 第30-33页 |
(四)违约金司法酌减的排除 | 第33-35页 |
五、我国违约金司法酌减规则的完善 | 第35-50页 |
(一) 违约金司法酌减的综合衡量 | 第35-40页 |
(二)法官及仲裁员酌减违约金的释明权 | 第40-47页 |
(三)规范违约金司法酌减的举证责任 | 第47-49页 |
(四)允许法院在限度内依职权酌减违约金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