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协同造型的语义表达与应用方法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第11-16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3 发展趋势分析 | 第15-16页 |
1.3 课题来源以及本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协同造型系统语义层次结构分析 | 第18-29页 |
2.1 系统需求分析 | 第18-19页 |
2.2 模块划分 | 第19-20页 |
2.3 协同造型系统层次模型 | 第20-22页 |
2.4 基于协同造型系统层次模型的模块分析 | 第22-24页 |
2.4.1 客户机上主要模块 | 第22-23页 |
2.4.2 服务器上主要模块 | 第23-24页 |
2.5 协同造型系统结构分析 | 第24-27页 |
2.5.1 传统 CAD 系统结构模型 | 第24页 |
2.5.2 协同造型系统结构模型分析 | 第24-27页 |
2.6 XML 增量语义数据交换策略 | 第27-28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特征语义的应用会话层分析 | 第29-41页 |
3.1 产品模型语义描述 | 第29-33页 |
3.1.1 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语义描述 | 第29-30页 |
3.1.2 特征驱动方法 | 第30-31页 |
3.1.3 语义描述实例 | 第31-33页 |
3.2 基于 XML 语义描述的特征识别 | 第33-37页 |
3.2.1 形状特征识别 | 第34-37页 |
3.2.2 其他特征识别 | 第37页 |
3.3 协同观察 | 第37-39页 |
3.3.1 HOOPS 显示技术简介 | 第37-38页 |
3.3.2 协同观察实现 | 第38-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协同数据交换与协同造型过程实现 | 第41-50页 |
4.1 协同数据交换通信机制 | 第41-42页 |
4.2 基于 XML 描述的协同数据 | 第42-45页 |
4.2.1 协同数据的 Schema 描述 | 第42页 |
4.2.2 协同数据的解析 | 第42-43页 |
4.2.3 协同数据的显示 | 第43-44页 |
4.2.4 协同模型的同步 | 第44-45页 |
4.3 协同造型数据交换方法 | 第45-46页 |
4.4 协同造型过程实现 | 第46-49页 |
4.4.1 客户端识别与提取造型数据 | 第47-48页 |
4.4.2 协同造型的实现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协同造型系统实现 | 第50-59页 |
5.1 CM-AutoCAD 系统框架及开发 | 第50-52页 |
5.1.1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 | 第50-51页 |
5.1.2 CM-AutoCAD 系统框架 | 第51-52页 |
5.2 系统应用及工作介绍 | 第52-58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9-60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工作及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