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焊接自动化技术论文

全自动串焊机之工艺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5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3-14页
    1.4 论文组织结构第14-15页
第二章 全自动串焊机的总体结构设计第15-31页
    2.1 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简介第15页
    2.2 全自动串焊机总体结构设计第15-29页
        2.2.1 全自动串焊机总体要求和技术指标第15-16页
        2.2.2 全自动串焊机总体方案的确定第16-28页
        2.2.3 全自动串焊机机械结构设计第28-29页
    2.3 与国内外主流设计方案的比较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主要零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第31-44页
    3.1 有限元分析理论基础第31页
    3.2 主要零部件的静态有限元分析及结构优化第31-42页
        3.2.1 串联焊接系统的机架静态有限元分析第32-34页
        3.2.2 真空传送机构的支架静态有限元分析第34-36页
        3.2.3 异形弹簧静态有限元分析第36-38页
        3.2.4 真空传送机构的转轴静态有限元分析和模态分析第38-42页
    3.3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四章 全自动串焊机焊接工艺过程的热应力分析第44-59页
    4.1 焊接工艺介绍第44-45页
        4.1.1 软接触焊接方式第44页
        4.1.2 红外线灯焊接方式第44-45页
    4.2 热变形和热应力理论基础第45-46页
    4.3 太阳能电池片预热工艺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第46-50页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47-48页
        4.3.2 预热环节的热传递及应力分布第48-50页
    4.4 太阳能电池片软接触焊接工艺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第50-53页
        4.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0-52页
        4.4.2 软接触焊接环节的热传递及应力分布第52-53页
    4.5 太阳能电池片红外焊接工艺过程的有限元分析第53-57页
        4.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4.5.2 红外焊接环节的热传递及应力分布第55-57页
    4.6 软接触焊接与红外焊接方案的比较第57页
    4.7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总结展望第59-61页
    5.1 总结第59-60页
    5.2 展望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掺杂Ge及Co的高硅Fe基纳米晶合金结构及磁性研究
下一篇:WFL机床人机交互故障诊断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