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辐射防护的理论概述 | 第10-12页 |
1.2.1 辐射的定义 | 第10-11页 |
1.2.2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作用机制 | 第11页 |
1.2.3 辐射防护材料及作用机理 | 第11-12页 |
1.3 2 D-TMDQDs的发展 | 第12-18页 |
1.3.1 2 D-TMDQDs结构和性质 | 第13-14页 |
1.3.2 量子点的制备方法 | 第14-15页 |
1.3.3 2 D-TMDQDs的应用 | 第15-18页 |
1.4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工作 | 第18-21页 |
第2章 实验方法与过程 | 第21-31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22页 |
2.3 样品制备 | 第22-24页 |
2.3.1 Cys-WSe_2QDs的合成 | 第22-23页 |
2.3.2 WSe_2QDs修饰玻碳电极的制备和测量 | 第23页 |
2.3.3 WSe_2QDs的物理性质表征 | 第23-24页 |
2.4 体外实验 | 第24-27页 |
2.4.1 细胞摄取实验 | 第24页 |
2.4.2 体外防护实验 | 第24-27页 |
2.5 体内实验 | 第27-30页 |
2.5.1 体内防护实验 | 第27-29页 |
2.5.2 药代动力学研究 | 第29页 |
2.5.3 毒理实验 | 第29-30页 |
2.6 统计学处理 | 第30-31页 |
第3章 WSe_2QDs物理性能研究 | 第31-41页 |
3.1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31页 |
3.2 WSe_2QDs结构形貌表征 | 第31-34页 |
3.2.1 TEM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3.2.2 拉曼结果分析 | 第32-34页 |
3.3 WSe_2QDs光学性能的表征 | 第34-37页 |
3.3.1 WSe_2QDs光学性质 | 第34-35页 |
3.3.2 WSe_2QDs激发依赖性能 | 第35-37页 |
3.4 WSe_2QDs的电催化活性表征 | 第37-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1页 |
第4章 Cys-WSe_2QDs辐射防护性能的研究 | 第41-55页 |
4.1 Cys-WSe_2QDs体外防护效果的研究 | 第41-47页 |
4.1.1 Cys-WSe_2QDs光稳定性结果分析 | 第41-42页 |
4.1.2 Cys-WSe_2QDs的生物成像结果分析 | 第42-43页 |
4.1.3 Cys-WSe_2QDs细胞毒性结果分析 | 第43-45页 |
4.1.4 辐照后细胞体内ROS水平的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4.1.5 辐照后细胞核DNA损伤的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4.2 Cys-WSe_2QDs体内防护效果研究 | 第47-52页 |
4.2.1 辐照后小鼠存活及损伤程度的结果分析 | 第47-49页 |
4.2.2 辐照后小鼠的血常规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2.3 辐照后小鼠肝和肺中SOD和MDA水平的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4.2.4 Cys-WSe_2QDs的辐射防护机制 | 第5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5章 Cys-WSe_2QDs药代动力学及毒理学研究 | 第55-61页 |
5.1 Cys-WSe_2QDs在小鼠体内的代谢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5.2 Cys-WSe_2QDs在小鼠体内血常规和生化的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5.3 Cys-WSe_2QDs在小鼠体内的病理切片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1-63页 |
6.1 结论 | 第61页 |
6.2 展望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