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3-19页 |
·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 | 第13-15页 |
·城市热岛效应监测方法 | 第15-17页 |
·不透水面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不透水面与城市热岛关系的研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22-24页 |
·研究区范围 | 第22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页 |
·城市发展概况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 第24-29页 |
·数据源 | 第24-25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25-29页 |
·提取研究区影像 | 第25页 |
·辐射定标 | 第25-29页 |
第四章 城市热岛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研究 | 第29-39页 |
·理论基础 | 第29页 |
·反演地表温度的原理与方法 | 第29-32页 |
·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 | 第29-31页 |
·反演方法的评价及选择 | 第31-32页 |
·地表温度的反演 | 第32-35页 |
·计算亮度温度 | 第32-33页 |
·计算地表温度 | 第33-35页 |
·城市热岛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 | 第35-38页 |
·城市热岛空间分布特征 | 第35-37页 |
·城市热岛环线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第五章 不透水面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研究 | 第39-50页 |
·提取不透水面的原理和方法 | 第39页 |
·不透水面信息提取 | 第39-42页 |
·水体掩膜 | 第39-40页 |
·提取不透水面 | 第40-42页 |
·精度检验 | 第42-43页 |
·影像融合 | 第42-43页 |
·不透水面提取方法适用性分析 | 第43-46页 |
·不透水面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研究 | 第46-49页 |
·不透水面空间分布特征 | 第46-47页 |
·城市发展密度分析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六章 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与城市热岛的多尺度关系 | 第50-61页 |
·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与城市热岛关系的空间总体特征 | 第50-51页 |
·城市发展密度、植被、水体与城市热岛的关系 | 第51-54页 |
·不同幅度下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与城市热岛的关系 | 第54-57页 |
·缓冲区分析不透水面与城市热岛的关系 | 第57-59页 |
·多因素回归分析 | 第59页 |
·讨论 | 第59-6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存在的问题 | 第61-65页 |
·结论 | 第61-63页 |
·城市热岛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 | 第61页 |
·不透水面空间分布格局及特征 | 第61-62页 |
·不透水面、植被、水体与城市热岛的关系 | 第62页 |
·缓解热岛效应的措施 | 第62-63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
后记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