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4页 |
第一部分 丹红注射液对糖氧剥夺损伤(OGD)的小鼠原代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研究 | 第14-3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4-20页 |
1.1 材料 | 第14-15页 |
1.1.1 试剂与耗材 | 第14-15页 |
1.1.2 仪器 | 第15页 |
1.1.3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15-20页 |
1.2.1 试剂、药物的配制 | 第15-16页 |
1.2.2 细胞培养板的处理 | 第16-17页 |
1.2.3 小鼠原代神经元的培养 | 第17-18页 |
1.2.4 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神经元 | 第18页 |
1.2.5 糖氧剥夺模型建立与评价 | 第18页 |
1.2.6 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的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18-19页 |
1.2.7 丹红注射液对糖氧剥夺损伤的皮层原代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 第19页 |
1.2.8 丹红注射液对糖氧剥夺损伤的皮层原代神经元氧自由基的影响 | 第19页 |
1.2.9 丹红注射液对糖氧剥夺损伤的皮层原代神经元凋亡情况的影响 | 第19-20页 |
2 结果 | 第20-27页 |
2.1 神经元纯度鉴定 | 第20页 |
2.2 糖氧剥夺模型建立 | 第20-21页 |
2.3 丹红注射液与依达拉奉的给药剂量的确定 | 第21-23页 |
2.4 神经元胞内钙离子浓度测定结果 | 第23-24页 |
2.5 神经元氧自由基含量测定结果 | 第24-25页 |
2.6 神经元凋亡情况 | 第25-27页 |
3 讨论 | 第27-29页 |
4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二部分 基于神经元极性脂质组分析的丹红注射液抗糖氧剥夺损伤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第30-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4页 |
1.1 材料 | 第30-31页 |
1.1.1 试剂与耗材 | 第30页 |
1.1.2 仪器 | 第30-31页 |
1.2 方法 | 第31-34页 |
1.2.1 样品收集与处理 | 第31页 |
1.2.2 色谱条件 | 第31-32页 |
1.2.3 质谱条件 | 第32页 |
1.2.4 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1.2.5 脂质代谢组学数据多变量统计分析 | 第33页 |
1.2.6 确定脂质差异代谢物 | 第33-34页 |
2 结果 | 第34-39页 |
2.1 神经元的LC-MS色谱分离、分析结果 | 第34页 |
2.2 质控评估 | 第34-35页 |
2.3 统计学分析结果 | 第35-36页 |
2.4 差异代谢物的确定 | 第36-37页 |
2.5 神经元极性脂质差异代谢物变化情况 | 第37-39页 |
3 讨论 | 第39-43页 |
3.1 鞘磷脂代谢 | 第39-40页 |
3.2 卵磷脂代谢 | 第40-41页 |
3.3 丹红注射液在鞘磷脂与卵磷脂代谢中的潜在神经元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 第41-43页 |
4 结论 | 第43-44页 |
第三部分 基于转录组分析的丹红注射液抗糖氧剥夺损伤的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 第44-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1.1 材料 | 第44-45页 |
1.1.1 试剂与耗材 | 第44页 |
1.1.2 仪器 | 第44-45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5-47页 |
1.2.1 神经元总RNA的收集与定量 | 第45页 |
1.2.2 构建RNA测序文库 | 第45页 |
1.2.3 测序分析 | 第45页 |
1.2.4 生物信息分析 | 第45-47页 |
2 结果 | 第47-57页 |
2.1 RNA浓度检测结果 | 第47页 |
2.2 RNA测序原始数据质量评价 | 第47-49页 |
2.3 Mapping结果比对 | 第49-51页 |
2.4 差异基因筛选结果 | 第51页 |
2.5 通路富集结果 | 第51-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4 结论 | 第5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综述 | 第63-71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80-81页 |
个人简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