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Ⅰ族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铜副族(IB族金属元素)论文--银Ag论文

超细银纳米线的纯化及其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9页
    1.1 引言第9页
    1.2 透明导电电极第9-11页
        1.2.1 透明导电电极的分类第9-10页
        1.2.2 银纳米线导电电极的光电性质影响因素第10-11页
    1.3 银纳米线的合成机理第11-13页
    1.4 银纳米线的纯化第13-19页
        1.4.1 纳米线纯化方法第13-15页
        1.4.2 沉降理论第15-18页
        1.4.3 奥斯瓦尔德熟化机制第18-19页
    1.5 银纳米线的应用第19-20页
    1.6 本论文研宄内容及意义第20-22页
    参考文献第22-29页
第二章 超细银纳米线的制备第29-37页
    2.1 引言第29-30页
    2.2 实验部分第30-31页
        2.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0页
        2.2.2 超细银纳米线的制备第30-31页
        2.2.3 表征方法第31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1-33页
        2.3.1 超细银纳米线的形貌第32页
        2.3.2 杂质成分的分析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第三章 超细银纳米线的纯化第37-59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3.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38页
        3.2.2 超细银纳米线的纯化方法第38-40页
        3.2.3 表征方法第40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0-55页
        3.3.1 离心法纯化超细银纳米线第40-41页
        3.3.2 过滤法纯化超细银纳米线第41-42页
        3.3.3 沉降时间对超细银纳米线纯化效果的影响第42-47页
        3.3.4 沉降溶剂对超细银纳米线纯化效果的影响第47-52页
        3.3.5 溶质溶度对超细银纳米线纯化效果的影响第52-53页
        3.3.6 沉降高度对超细银纳米线纯化效果的影响第53-55页
    3.4 本章小结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59页
第四章 超细银纳米线的应用第59-67页
    4.1 引言第59页
    4.2 实验部分第59-61页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9-60页
        4.2.2 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手写板的组装第60-61页
        4.2.3 表征方法第6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1-63页
        4.3.1 超细银纳米线薄膜的性能第61-63页
        4.3.2 超细银纳米线薄膜的应用第63页
    4.4 本章小结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67-69页
    5.1 全文总结第67-68页
    5.2 本论文创新点第68页
    5.3 展望第68-69页
致谢第69-71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墨烯及其纳米泡囊的制备及性能
下一篇: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