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3-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一部分:绪论 | 第9-23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9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 (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 (二)、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0-12页 |
| (三)、有关社会资本的研究 | 第12-16页 |
| (四)、当前研究的启示与不足 | 第16-17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7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7页 |
| (二)、现实意义 | 第17页 |
| 四、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 (一)、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五、核心概念 | 第19-23页 |
| (一)、社会资本 | 第19页 |
| (二)、原生性社会资本 | 第19页 |
| (三)、次生性社会资本 | 第19-20页 |
| (四)、企业社会资本 | 第20页 |
| (五)、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0-23页 |
| 第二部分:S公司生命周期发展历程 | 第23-33页 |
| 一、孕育期与求生存期 | 第23-25页 |
| 二、高速成长期 | 第25-28页 |
| 三、成熟期 | 第28-31页 |
| (一)、项目运作逻辑 | 第28-30页 |
| (二)、组织内部关系 | 第30-31页 |
| (三)、组织外部关系 | 第31页 |
| 四、衰退期 | 第31-33页 |
| 第三部分:S公司生命周期中的社会资本演进探析 | 第33-49页 |
| 一、孕育期与求生存期——原生性社会资本的推动作用 | 第33-36页 |
| 二、高速成长期至成熟期——次生性社会资本的主导作用 | 第36-38页 |
| (一)、寻求项目——次生性社会资本的广度与深度 | 第36-37页 |
| (二)、项目运作——内部次生性社会资本的建立 | 第37-38页 |
| 三、成熟期至衰退期——企业社会资本建立的失败 | 第38-45页 |
| (一)、动力不足——企业家精神的缺失 | 第39-40页 |
| (二)、失败的转变——从人治到法治 | 第40-42页 |
| (三)、企业竞争优势的空白 | 第42-44页 |
| (四)、低水平的企业知名度 | 第44-45页 |
| 四、结论 | 第45-46页 |
| 五、对策及建议 | 第46-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 致谢 | 第51-53页 |
| 发表论文一览表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