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雇佣救助的定性及法律适用研究--从加百利号的判例谈起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引言第9-14页
2 雇佣救助词源探究第14-18页
    2.1 “雇佣救助”定义第14页
    2.2 “雇佣救助”中国法词源探究第14-15页
    2.3 “雇佣救助”的外国法词源探究第15-17页
    2.4 “雇佣救助”词源探究小结第17-18页
3 “雇佣救助”两层分析法第18-25页
    3.1 现行民商法体系下的雇佣制度第18-21页
        3.1.1 《海商法》中的“雇佣”制度第18页
        3.1.2 中国现行一般民商法中的“雇佣”制度第18-20页
        3.1.3 中国历史上的“雇佣”制度第20页
        3.1.4 中国现行民商法中“雇佣”制度的效力第20-21页
        3.1.5 “雇佣救助”中的“雇佣”与中国现行民商法概念的一致性第21页
    3.2 “救助”在现行民商法体系下的理解第21-23页
        3.2.1 一般现行民商法中的“救助”第21页
        3.2.2 《海商法》中的“救助”第21-23页
        3.2.3 《海商法》与《救助公约》中“救助”概念的统一性第23页
    3.3 “雇佣救助”两层分析法小结第23-25页
4 “雇佣救助”不宜被定性为“海难救助”第25-36页
    4.1 “海难救助”制度梳理第25-34页
        4.1.1 《救助公约》与《海商法》相关规定文义理解上的差别第25-26页
        4.1.2 SCOPIC条款的存在不意味《救助公约》与《海商法》实质上无差别第26-30页
        4.1.3 《救助公约》与《海商法》的冲突解决第30-34页
    4.2 法律行为角度分析“雇佣救助”并非“海难救助”第34-36页
5 “雇佣救助”定性为一般雇佣合同的弊端—法益平衡的角度第36-39页
    5.1 海难救助的法益本质第36页
    5.2 海难救助“无效果,无报酬”制度的优势第36-38页
    5.3 “雇佣救助”制度在法益平衡上的缺陷第38-39页
6 雇佣救助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关系第39-42页
    6.1 与船舶优先权的关系第39页
    6.2 与共同海损的关系第39-40页
    6.3 雇佣救助的费用可否向保险人索赔第40-42页
7 结语第42-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作者简历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拍卖平台经营者责任认定研究
下一篇:论有限责任公司中小股东分红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