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18页 |
1. 祖国医学对痔病的认识 | 第11-13页 |
1.1 痔的病名沿革 | 第11页 |
1.2 痔病的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1.3 祖国医学治疗痔病的方法 | 第12-13页 |
2. 现代医学对痔的认识 | 第13-18页 |
2.1 现代医学对痔木质问题的讨论 | 第13-14页 |
2.2 痔的现代解剖学基础 | 第14-15页 |
2.3 现在医学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手术方式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临床研究 | 第18-33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8-20页 |
1.1 病例来源 | 第18页 |
1.2 诊断标准 | 第18-19页 |
1.3 纳入标准 | 第19页 |
1.4 排除标准 | 第19页 |
1.5 剔除标准 | 第19页 |
1.6 终止试验标准 | 第19页 |
1.7 病例脱落与处理 | 第19-20页 |
1.8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2.1 病例分组 | 第20页 |
2.2 治疗方法 | 第20-23页 |
3. 观察指标 | 第23-26页 |
3.1 一般观察指标 | 第23页 |
3.2 疗效性指标 | 第23-26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6-33页 |
4.1 脱落病例统计 | 第26页 |
4.2 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 第26页 |
4.3 近期疗效指标比较 | 第26-31页 |
4.4 远期疗效指标比较 | 第31-33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3-38页 |
1.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3页 |
2. 分段齿形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理论依据及优势 | 第33-35页 |
2.1 “结扎法”在痔病中的运用 | 第33-34页 |
2.2 皮桥及粘膜桥“分段”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 第34页 |
2.3 “齿形”结扎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 第34-35页 |
3. 如何降低环状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第35-37页 |
3.1 暴露括约肌后剔除、结扎痔组织 | 第35页 |
3.2 关于痔术中肛门括约肌是否应该保护问题的讨论 | 第35-36页 |
3.3 手术器械的选择 | 第36-37页 |
3.4 切口设计及引流 | 第37页 |
3.5 其他 | 第37页 |
4. 问题与展望 | 第37页 |
5.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 | 第41-45页 |
攻读硕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