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介质瑞利面波波场二维物理模拟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瑞利面波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的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2.2 瑞利面波椭圆极化频散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瑞利面波物理模拟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4 层状介质瑞利面波波场特性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性 | 第15-18页 |
1.3.1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本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3.3 本论文的创新性 | 第16-18页 |
第2章 瑞利面波的理论基础 | 第18-41页 |
2.1 地震波的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1.1 地震波的波动方程 | 第18-20页 |
2.1.2 地震波的分类及传播特征 | 第20-21页 |
2.2 弹性分界面上的地震波 | 第21-29页 |
2.2.1 分界面处形成的波形及其特点 | 第21-24页 |
2.2.2 地震波的能量分配 | 第24-29页 |
2.3 瑞利面波理论 | 第29-38页 |
2.3.1 均匀半无限空间中的瑞利面波方程 | 第31-33页 |
2.3.2 瑞利面波的速度频散 | 第33-35页 |
2.3.3 瑞利面波的椭圆极化频散 | 第35-37页 |
2.3.4 菲涅耳带半径理论 | 第37-38页 |
2.4 瑞利面波速度频散曲线的提取方法 | 第38-39页 |
2.5 瑞利面波椭圆极化率频散的提取方法 | 第39-4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3章 超声物理模型理论基础及二维物理模型 | 第41-55页 |
3.1 超声物理模拟的物理基础 | 第41-46页 |
3.1.1 超声波的产生及其特点 | 第41页 |
3.1.2 超声换能器的特性 | 第41-43页 |
3.1.3 三分量换能器的特性 | 第43-44页 |
3.1.4 超声地震物理模拟实验的相似准则 | 第44-46页 |
3.2 超声实验的数据采集、观测、分析系统 | 第46-50页 |
3.2.1 超声物理模拟实验系统简介 | 第46-47页 |
3.2.2 数据采集装置简介 | 第47-48页 |
3.2.3 数据观测软件系统简介 | 第48-49页 |
3.2.4 数据采集的流程简介 | 第49页 |
3.2.5 数据分析和处理流程 | 第49-50页 |
3.3 实验器材及实验模型材料的选择 | 第50-52页 |
3.3.1 实验器材的选择 | 第50-52页 |
3.3.2 实验模型材料的选择 | 第52页 |
3.4 二维物理模型的设计 | 第52-53页 |
3.5 二维物理模型实验参数的设计 | 第53-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两层介质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物理模拟研究 | 第55-67页 |
4.1 均匀介质物理模拟实验 | 第55-58页 |
4.1.1 物理模型和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4.1.2 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特性分析 | 第56-58页 |
4.2 两层介质瑞利面波速度频散物理模拟研究 | 第58页 |
4.3 低速覆盖两层层状介质物理模拟研究 | 第58-62页 |
4.3.1 实验模型材料参数 | 第58-59页 |
4.3.2 分层界面上能量分配分析 | 第59-60页 |
4.3.3 瑞利面波的速度频散特性分析 | 第60-62页 |
4.4 高速覆盖两层层状介质物理模拟研究 | 第62-65页 |
4.4.1 实验模型材料参数 | 第62-63页 |
4.4.2 分层界面上能量分配分析 | 第63-64页 |
4.4.3 瑞利面波的速度频散特性分析 | 第64-65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5章 均匀介质瑞利面波椭圆极化频散物理模拟研究 | 第67-71页 |
5.1 物理模型和实验方法 | 第67页 |
5.2 瑞利面波的椭圆极化率频散研究 | 第67-70页 |
5.2.1 有机玻璃模型的椭圆极化率频散研究 | 第67-69页 |
5.2.2 铝模型的椭圆极化率频散研究 | 第69-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