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5页 |
技术路线图 | 第15-16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6-37页 |
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6-26页 |
1.1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知 | 第16-23页 |
1.1.1 脑卒中定义 | 第16页 |
1.1.2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定义 | 第16页 |
1.1.3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表现 | 第16页 |
1.1.4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理生理 | 第16-17页 |
1.1.5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并发症 | 第17页 |
1.1.6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筛查与评估 | 第17-19页 |
1.1.7 现代医学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 第19-23页 |
1.1.8 小结 | 第23页 |
1.2 传统中医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认知 | 第23-25页 |
1.2.1 历代医家学者对中风后吞咽障碍的认知 | 第23-24页 |
1.2.2 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病因与病机 | 第24页 |
1.2.3 中医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2 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的Meta分析 | 第26-34页 |
2.1 资料与方法 | 第26-27页 |
2.1.1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26页 |
2.1.2 文献检索 | 第26-27页 |
2.1.3 文献筛查与数据提取 | 第27页 |
2.1.4 纳入文献质量评价 | 第27页 |
2.1.5 统计学处理 | 第27页 |
2.2 结果 | 第27-32页 |
2.2.1 文献纳入结果 | 第27-28页 |
2.2.2 纳入文献一般情况 | 第28-30页 |
2.2.3 文献质量评价 | 第30页 |
2.2.4 meta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2.2.4.1 疗效分析 | 第30-31页 |
2.2.4.2 肺炎发生率分析 | 第31-32页 |
2.3 讨论 | 第32-33页 |
2.3.1 文献质量学方法评价 | 第32页 |
2.3.2 穴位按摩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 第32页 |
2.3.3 穴位按摩的穴位和手法选择 | 第32-33页 |
2.4 本研究局限性 | 第33页 |
2.5 对今后研究提示 | 第33页 |
2.6 结论 | 第33-34页 |
3 总结 | 第34-35页 |
4 “开窍利咽按摩法” | 第35-37页 |
4.1 形成“开窍利咽按摩法”的理论依据 | 第35页 |
4.2 “开窍利咽按摩法”的概念 | 第35页 |
4.3 “开窍利咽按摩法”的穴位选择 | 第35-36页 |
4.4 “开窍利咽按摩法”的具体操作方法 | 第36页 |
4.5 “开窍利咽按摩法”技术操作规范 | 第36-37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37-50页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37-43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37-38页 |
1.1.1 样本来源 | 第37页 |
1.1.2 诊断标准 | 第37页 |
1.1.3 纳入标准 | 第37页 |
1.1.4 排除标准 | 第37-38页 |
1.1.5 脱落与中止标准 | 第38页 |
1.2 研究设计 | 第38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38-41页 |
1.4 干预疗程 | 第41页 |
1.5 评价指标 | 第41页 |
1.6 评价工具 | 第41-42页 |
1.7 资料收集 | 第42页 |
1.8. 质量控制 | 第42页 |
1.9 统计方法 | 第42-43页 |
2 研究结果 | 第43-46页 |
2.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第43页 |
2.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SA评分比较 | 第43-44页 |
2.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疗效比较 | 第44-45页 |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第45页 |
2.5 安全性比较 | 第45-46页 |
3 讨论 | 第46-49页 |
3.1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一般特性 | 第46页 |
3.2 “开窍利咽按摩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3.3 “开窍利咽按摩法”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48-49页 |
4 安全性分析 | 第49-50页 |
第三部分 结论 | 第50-51页 |
1 研究结论 | 第50页 |
2 创新点及意义 | 第50页 |
3 局限性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