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0页 |
一、绘画色彩的认识及绘画色彩理论的产生 | 第10-15页 |
(一)绘画色彩——具有艺术意味的色彩形式 | 第11页 |
(二)自然色彩与绘画色彩之间的关系 | 第11-13页 |
1、自然色彩的产生 | 第11-12页 |
2、色彩对心理如何产生象征作用 | 第12页 |
3、自然色彩及其象征作用与绘画色彩的关系 | 第12-13页 |
(三)绘画色彩理论的产生 | 第13-15页 |
二、绘画色彩理论的内涵 | 第15-23页 |
(一)绘画色彩中的对比 | 第15-20页 |
1、色相对比 | 第15-16页 |
2、补色对比 | 第16-17页 |
3、明度对比 | 第17-19页 |
4、纯度对比 | 第19页 |
5、冷暖对比 | 第19-20页 |
(二)绘画色彩中的调和 | 第20-23页 |
1、面积调和 | 第20-21页 |
2、同一调和 | 第21-22页 |
3、分割调和 | 第22-23页 |
三、西方绘画中色彩语言形式的演变 | 第23-29页 |
(一)文艺复兴之前的早期绘画——绘画色彩的萌芽 | 第23页 |
(二)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传统绘画的色彩语言形式 | 第23-25页 |
(三)从巴比松到印象主义——自然写实的绘画色彩语言体系 | 第25-27页 |
(四)后印象主义——色彩审美价值的确立 | 第27-29页 |
四、绘画色彩语言的形式感追求 | 第29-33页 |
(一)色调的形成 | 第29-31页 |
(二)节奏感的表达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