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肿瘤科论文

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Meta分析及临床研究

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前言第14-15页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第15-22页
    1. 中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第15-18页
        1.1 病名溯源第15页
        1.2 临床表现第15-16页
        1.3 病因病机第16-17页
        1.4 治则治法第17-18页
    2.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第18-19页
        2.1 当代中医对乳腺癌病因病机的认识第18页
        2.2 当代中医对乳腺癌治疗的认识第18-19页
    3. 当代中医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探索第19-21页
    4. 总结第21-22页
第二部分 循证研究第22-68页
    1. 资料和方法第22-30页
        1.1 纳入标准第22页
        1.2 排除标准第22-23页
        1.3 文献检索方法第23-26页
        1.4 文献筛选第26页
        1.5 资料提取第26-27页
        1.6 证据质量评价标准第27页
        1.7 结局指标第27-28页
        1.8 统计分析方法第28-30页
    2. 结果第30-65页
        2.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第30-31页
        2.2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第31页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第31-49页
        2.4 临床疗效指标第49-62页
        2.5 安全性结局指标第62-65页
    3. 讨论第65-67页
        3.1 纳入研究的特征第65页
        3.2 纳入研究的质量第65页
        3.3 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有效性的评价第65-66页
        3.4 中医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安全性的评价第66页
        3.5 部分观察指标异质性来源的分析第66-67页
    4. 结论第67-68页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第68-79页
    1. 病例选择第68-69页
        1.1 病例来源第68页
        1.2 诊断标准第68页
        1.3 纳入标准第68-69页
        1.4 排除标准第69页
        1.5 受试者退出或终止试验的条件第69页
    2. 病例分组第69页
    3. 治疗方法第69-70页
        3.1 治疗组治疗方法第69页
        3.2 对照组治疗方法第69-70页
        3.3 疗程第70页
    4. 支持治疗和伴随用药第70页
        4.1 集落刺激因子第70页
        4.2 输注血小板和/或升血小板治疗第70页
    5. 观察指标第70-72页
        5.1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第70-72页
        5.2 安全性评定标准第72页
    6. 观察时点第72页
    7. 统计学分析方法第72-73页
    8. 研究结果第73-77页
        8.1 一般资料第73-74页
        8.2 临床疗效第74页
        8.3 中医症状第74-75页
        8.4 生活质量第75-76页
        8.5 肿瘤指标第76页
        8.6 不良反应第76-77页
    9. 讨论第77-78页
    10. 结论第78-79页
第四部分 本研究创新点第79-80页
第五部分 总结第80-81页
附录第81-8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介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频率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周惠芳教授辨治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