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特殊住宅论文

面向居住方式的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6页
    1.1 研究对象及其基本概念界定第17-19页
        1.1.1 岭南保障性住房(Indemnificatory Housing in Lingnan District):第17-18页
        1.1.2 户型(Dwelling Unit):第18页
        1.1.3 居住方式(The Way of Living):第18-19页
    1.2 研究背景第19-24页
        1.2.1 研究缘起第19-20页
        1.2.2 研究的社会背景第20-23页
        1.2.3 学术背景第23-24页
    1.3 研究现状第24-28页
    1.4 选题意义与创新点第28-30页
        1.4.1 选题意义第28-30页
        1.4.2 选题创新点第30页
    1.5 研究旨趣的选择第30-31页
    1.6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第31-36页
        1.6.1 研究目标第31-32页
        1.6.2 研究内容第32-33页
        1.6.3 研究方法第33-34页
        1.6.4 技术路线第34-35页
        1.6.5 研究框架第35-36页
第二章 岭南地区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分析第36-69页
    2.1 岭南传统居住方式的移植和借鉴第36-41页
        2.1.1 岭南传统居住方式中的居住文化与行为方式总结第36-37页
        2.1.2 应对岭南湿热气候的被动式节能手段总结第37-40页
        2.1.3 岭南传统居住方式在保障房户型层面的借鉴策略第40-41页
    2.2 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发展概况及设计分析第41-58页
        2.2.1 岭南地区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的走向与特色第41-52页
        2.2.2 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存在的问题第52-54页
        2.2.3 岭南保障性住房类型化第54-57页
        2.2.4 保障房使用人群特点分析第57-58页
    2.3 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发展轨迹分析与定位第58-69页
        2.3.1 国外―保障房‖户型发展综述第58-59页
        2.3.2 国外保障房先进案例户型设计发展轨迹梳理第59-68页
        2.3.3 岭南保障房户型与国外的类比与发展轨迹定位第68-69页
第三章 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空间的主观使用倾向评价第69-85页
    3.1 研究设计第69-71页
        3.1.1 研究对象第69页
        3.1.2 研究目的第69-70页
        3.1.3 研究内容第70-71页
        3.1.4 研究方法第71页
    3.2 使用倾向性调查分析结果第71-83页
        3.2.1 住户目前在紧凑居住条件下的户型使用倾向第71-72页
        3.2.2 喜爱倾向性问卷设计和数据采集第72-73页
        3.2.3 六套岭南保障房典型样本平面特征第73-75页
        3.2.4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第75-83页
    3.3 岭南保障性住房居住者的户型使用倾向总结第83-85页
第四章 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空间的使用方式评价第85-112页
    4.1 户型空间使用方式评价概述第85页
    4.2 研究设计第85-88页
        4.2.1 研究对象第85-86页
        4.2.2 研究目的第86页
        4.2.3 研究内容第86-87页
        4.2.4 研究方法第87-88页
    4.3 使用平面图“行为轨迹”分析第88-110页
        4.3.1 样本户型空间功能分配第88-90页
        4.3.2 室内改造部位及原因第90-93页
        4.3.3 家具及设施的布置特征第93-104页
        4.3.4 平面空间尺度第104-110页
        4.3.5 集约型家具产品类型第110页
    4.4 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使用方式总结第110-112页
        4.4.1 空间复合利用方式第110-111页
        4.4.2 私密性处理方式第111页
        4.4.3 邻里交往需求第111-112页
第五章 岭南保障性住房概念性户型及设计模式语言第112-142页
    5.1 岭南保障性住房套型概念性户型第112-113页
    5.2 岭南保障性住房概念性户型设计第113-127页
        5.2.1 套型模块设计第113-118页
        5.2.2 套型组合设计第118-119页
        5.2.3 标准层组合设计第119-127页
    5.3 概念性户型的设计应用尝试及计算机物理环境仿真模拟第127-133页
        5.3.1 概念性户型设计应用尝试第127-129页
        5.3.2 概念性户型计算机仿真模拟分析第129-133页
    5.4 岭南地区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模式语言的提出第133-136页
        5.4.1 模式A——“私密层级”第133-134页
        5.4.2 模式B——“宜人的公共空间”第134-135页
        5.4.3 模式C——“围合式布局”第135页
        5.4.4 模式D——“开敞前室”第135页
        5.4.5 模式E——“多功能凸窗”第135页
        5.4.6 模式F——“阳台种植”第135页
        5.4.7 模式G——“复合储物”第135-136页
        5.4.8 模式H——“通透厨房”第136页
    5.5 岭南地区保障性住房户型设计导则的提出第136-141页
        5.5.1 总则第136页
        5.5.2 平面布局模式第136-139页
        5.5.3 使用者行为活动第139页
        5.5.4 各功能房间具体设计建议第139-140页
        5.5.5 设备设施及精细化设计建议第140-141页
        5.5.6 技术经济指标控制第141页
    5.6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第六章 结语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49页
附录第149-167页
    附录1已建成保障房户型资料汇总表第149-152页
    附录2已调研保障性小区相关资料第152-155页
    附录3已建成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图纸数据统计表第155-157页
    附录4户型使用方式调查表第157-158页
    附录5户型使用平面图及户型资料汇总表第158-162页
    附录6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喜爱倾向性调查表(住户版)第162-165页
    附录7岭南保障性住房户型喜爱倾向性调查表(建筑师版)第165-16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7-168页
致谢第168-170页
附件第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西静乐县传统村落形态对比研究
下一篇: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及损伤演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