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2-15页 |
1.3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页 |
1.4.2 个案分析法 | 第16页 |
1.4.3 内容分析法 | 第16-17页 |
2 微信和政务微信概述 | 第17-26页 |
2.1 微信的发展与特征 | 第17-20页 |
2.1.1 微信的发展 | 第17-18页 |
2.1.2 微信的特征 | 第18-20页 |
2.2 政务微信发展状况 | 第20-26页 |
2.2.1 政务微信界定与分类 | 第20-21页 |
2.2.2 政务微信发展现状 | 第21-23页 |
2.2.3 政务微信发展特点 | 第23-25页 |
2.2.4 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的区别 | 第25-26页 |
3 政务微信“平安肇庆”传播研究 | 第26-37页 |
3.1“平安肇庆”发展概述 | 第26-28页 |
3.2“平安肇庆”的 5W模式解读 | 第28-34页 |
3.2.1 传播主体:时间合理、频度适中 | 第28-30页 |
3.2.2 传播对象:区域性强、黏性不高 | 第30页 |
3.2.3 传播内容:图文为主、原创性强 | 第30-32页 |
3.2.4 传播媒介:推送精准、地位平等 | 第32页 |
3.2.5 传播效果:吸引力较强、满意度较高 | 第32-34页 |
3.3 政务微信“平安肇庆”的作用 | 第34-37页 |
3.3.1 塑造了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 第34页 |
3.3.2 拓宽了政府为民服务平台 | 第34-35页 |
3.3.3 加速了网络民主化进程 | 第35-37页 |
4 政务微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4.1 定位欠精准 | 第37-38页 |
4.1.1 内容定位欠精准 | 第37-38页 |
4.1.2 角色定位欠精准 | 第38页 |
4.2 互动不充分 | 第38-39页 |
4.3 应对突发事件缺少主动性 | 第39-40页 |
4.4 政务微信运营问题存在的原因 | 第40-41页 |
5“平安肇庆”微信模式下政务微信优化策略研究 | 第41-49页 |
5.1 掌握好政务微信“四度”,提高政务微信传播效果 | 第41-44页 |
5.1.1 提高公众对内容的关注度 | 第41-42页 |
5.1.2 提升交流互动的频度 | 第42-43页 |
5.1.3 强化系统设置的温度 | 第43页 |
5.1.4 加强媒体融合的力度 | 第43-44页 |
5.2 转变政务微信运营观念,提升政务微信服务质量 | 第44-45页 |
5.3 完善政务微信运行机制,促进政务微信规范发展 | 第45-48页 |
5.3.1 制定政务微信的管理制度 | 第45-46页 |
5.3.2 为政务微信提供政策保障 | 第46-47页 |
5.3.3 建立政务微信的监督管理和评估反馈机制 | 第47-48页 |
5.4 培养政府机媒介素养,提高政务微信舆论引导能力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