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 | 第11-18页 |
1.1.1 端粒及端粒酶 | 第11-12页 |
1.1.2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 | 第12-13页 |
1.1.3 端粒酶活性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1.2 G-四链体配体 | 第18-25页 |
1.2.1 G-四链体 | 第18-20页 |
1.2.2 配体与G-四链体的作用模式 | 第20-21页 |
1.2.3 G-四链体配体化合物 | 第21页 |
1.2.4 配体与G-四链体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21-25页 |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无需PCR灵敏检测端粒酶活性 | 第27-41页 |
2.1 引言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8-29页 |
2.2.2 实验步骤 | 第29-31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1-39页 |
2.3.1 原理验证 | 第31-33页 |
2.3.2 合成产物验证实验原理 | 第33页 |
2.3.3 条件优化 | 第33-35页 |
2.3.4 灵敏度考察 | 第35-36页 |
2.3.5 TRAP法验证端粒酶活性 | 第36-37页 |
2.3.6 比较HeLa和CCRF-CEM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 第37-38页 |
2.3.7 芦荟大黄素衍生物3(AED3)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 | 第38-39页 |
2.4 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基于构型转变诱导的DNA-银纳米簇荧光猝灭筛选G-四链体配体 | 第41-61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2-46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42-43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43-46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9页 |
3.3.1 实验原理 | 第46-47页 |
3.3.2 表征DNA-银纳米簇 | 第47-48页 |
3.3.3 原理验证 | 第48-49页 |
3.3.4 圆二色光谱验证 | 第49-51页 |
3.3.5 条件优化 | 第51-52页 |
3.3.6 G-四链体配体的筛选 | 第52-54页 |
3.3.7 考察配体与GDNA的结合常数 | 第54-56页 |
3.3.8 细胞荧光成像 | 第56-57页 |
3.3.9 MTT法分析配体的抑制效率 | 第57-59页 |
3.4 小结 | 第59-61页 |
第4章 基于DNA链替代反应和酶辅助信号放大无需标记检测T4PNK活性 | 第61-77页 |
4.1 引言 | 第61-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4.2.1 试剂和仪器 | 第62-63页 |
4.2.2 实验步骤 | 第63-65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5页 |
4.3.1 原理验证 | 第65-67页 |
4.3.2 凝胶电泳和圆二色光谱验证 | 第67-69页 |
4.3.3 条件优化 | 第69-71页 |
4.3.4 选择性考察 | 第71-72页 |
4.3.5 灵敏度考察 | 第72-73页 |
4.3.6 抑制剂考察 | 第73-75页 |
4.4 小结 | 第75-77页 |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