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天线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方向图优化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反射面天线的研究与发展 | 第7-8页 |
·多波束反射面天线的研究背景和发展 | 第8-9页 |
·赋形反射面天线的研究背景和发展 | 第9-10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 | 第10-13页 |
第二章 反射面天线的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 第13-23页 |
·反射面天线的工作原理 | 第13页 |
·反射面天线的几何特性 | 第13-15页 |
·反射面天线的电参数 | 第15-19页 |
·方向系数 | 第15-16页 |
·效率 | 第16页 |
·增益 | 第16页 |
·主极化和交叉极化 | 第16-17页 |
·三维方向图和等值线方向图 | 第17-19页 |
·反射面天线的分析方法 | 第19-23页 |
第三章 GA 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 第23-27页 |
·GA 的基本原理 | 第23-26页 |
·GA 的思想和运算过程 | 第23页 |
·编码 | 第23-24页 |
·GA 的基本操作 | 第24-25页 |
·适应度函数 | 第25-26页 |
·基于RGA 的优化过程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单馈源偏置抛物反射面天线辐射远区场的计算 | 第27-39页 |
·反射面天线分析中的坐标转换关系 | 第27-31页 |
·直角坐标系与球面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27-28页 |
·直角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 第28-31页 |
·单馈源偏置抛物反射面天线的方向图分析 | 第31-39页 |
·偏置抛物反射面天线的结构 | 第31-32页 |
·理想馈源方向图 | 第32-33页 |
·单馈源偏置抛物反射面天线方向图的计算与验证 | 第33-39页 |
第五章 混合抛物反射面/阵列天线的研究 | 第39-55页 |
·抛物反射面天线馈源偏焦特性的研究 | 第39-41页 |
·混合抛物反射面/阵列天线方向图的求解过程 | 第41-44页 |
·基本多波束混合抛物反射面/阵列天线系统的研究 | 第44-47页 |
·基本多波束天线系统的理想馈源方向图 | 第44-45页 |
·基本多波束天线的方向图分析 | 第45-47页 |
·增强型多波束混合抛物反射面/阵列天线系统的研究 | 第47-55页 |
·优化馈源阵列的激励系数改善波束扫描特性 | 第47-50页 |
·优化馈源阵列的激励系数实现某些形状的方向图赋形 | 第50-55页 |
第六章 混合赋形反射面/阵列天线的研究 | 第55-75页 |
·单馈源赋形反射面天线的方向图分析 | 第55-64页 |
·具有超二次曲面口径的反射面 | 第55-56页 |
·用正交函数进行反射面表面展开 | 第56-58页 |
·单馈源偏置赋形反射面天线方向图的求解过程 | 第58-60页 |
·展开系数对反射面表面形状和辐射方向图的影响 | 第60-64页 |
·单馈源赋形反射面天线的方向图优化 | 第64-69页 |
·方形区域的方向图赋形 | 第64-66页 |
·巴西国土形状的方向图赋形 | 第66-67页 |
·中国国土形状的方向图赋形 | 第67-69页 |
·混合赋形反射面/阵列天线的方向图优化 | 第69-75页 |
·方形区域的方向图赋形 | 第69-71页 |
·中国国土形状的方向图赋形 | 第71-7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