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 致谢 | 第4-7页 |
| 摘要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8-13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第8-11页 |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页 |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1.3.3 技术路线 | 第12页 |
| 1.3.4 可行性分析 | 第12页 |
| 1.3.5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2 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条件与资源评价 | 第13-17页 |
| 2.1 基本概况 | 第13页 |
| 2.2 肉牛产业资源条件评价 | 第13-17页 |
| 2.2.1 品种资源 | 第13-14页 |
| 2.2.2 秸秆及饲草资源 | 第14-15页 |
| 2.2.3 加工水平 | 第15页 |
| 2.2.4 养殖方式与习惯 | 第15-16页 |
| 2.2.5 交通、物流与市场 | 第16页 |
| 2.2.6 繁育与防疫 | 第16-17页 |
| 3 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7-22页 |
| 3.1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 第17-20页 |
| 3.1.1 生产方面 | 第17-19页 |
| 3.1.2 加工方面 | 第19页 |
| 3.1.3 支撑体系方面 | 第19-20页 |
| 3.2 肉牛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0-22页 |
| 3.2.1 育肥方面 | 第20-21页 |
| 3.2.2 加工方面 | 第21页 |
| 3.2.3 养殖环境方面 | 第21页 |
| 3.2.4 支撑体系方面 | 第21页 |
| 3.2.5 其他方面 | 第21-22页 |
| 4 河南省肉牛养殖户的典型调查与分析 | 第22-29页 |
| 4.1 基本情况分析 | 第22-25页 |
| 4.2 肉牛养殖、销售方式分析 | 第25-27页 |
| 4.3 期望肉牛补贴调查 | 第27页 |
| 4.4 肉牛收益分析 | 第27-28页 |
| 4.5 奶公牛肉牛化调查 | 第28-29页 |
| 5 河南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与模式选择 | 第29-33页 |
| 5.1 基本思路 | 第29-30页 |
| 5.2 区域布局 | 第30-31页 |
| 5.2.1 育肥集聚区 | 第30页 |
| 5.2.2 基础母牛集聚区 | 第30页 |
| 5.2.3 奶公牛育肥探索区 | 第30-31页 |
| 5.3 产业发展重点 | 第31-32页 |
| 5.3.1 品种方面 | 第31页 |
| 5.3.2 生产方面 | 第31页 |
| 5.3.3 产品方面 | 第31页 |
| 5.3.4 加工方面 | 第31-32页 |
| 5.3.5 市场与物流方面 | 第32页 |
| 5.4 发展模式选择 | 第32-33页 |
| 5.4.1 龙头企业带动型 | 第32页 |
| 5.4.2 市场带动型 | 第32页 |
| 5.4.3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 | 第32-33页 |
| 6 河南省肉牛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3-34页 |
| 6.1 加强组织领导 | 第33页 |
| 6.2 加大投入力度 | 第33页 |
| 6.3 制定和完善配套政策 | 第33页 |
| 6.4 推动机制创新 | 第33-34页 |
| 6.5 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 | 第34页 |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34-35页 |
| 7.1 研究结论 | 第34页 |
| 7.2 展望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ABSTRACT | 第37页 |
| 河南省肉牛产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 第38-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