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5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2-14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4-15页 |
对象和方法 | 第15-21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5-16页 |
·筛查对象的确定 | 第15页 |
·可疑阳性孤独症儿童的确定 | 第15页 |
·孤独症儿童的确诊 | 第15页 |
·对照组的确定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样本量计算 | 第16页 |
·抽样方法 | 第16页 |
·调查表的设计 | 第16-17页 |
·培训调查人员 | 第17页 |
·筛查 | 第17页 |
·诊断 | 第17页 |
3 评估量表 | 第17-19页 |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 | 第17-18页 |
·儿童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 | 第18页 |
·Griffiths神经发育评量表-延伸修订版(GMDS-ER) | 第18-19页 |
4 质量控制 | 第19-20页 |
·组织措施 | 第19页 |
·现场调查人员的培训 | 第19-20页 |
·调查过程 | 第20页 |
·督导与抽查 | 第20页 |
·筛查阳性儿童的入户诊断 | 第20页 |
·效度、信度控制 | 第20页 |
5 资料处理和统计方法 | 第20-21页 |
·资料处理 | 第20页 |
·统计方法 | 第20-21页 |
结果 | 第21-39页 |
1 天津市儿童孤独症的患病情况 | 第21-25页 |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21-22页 |
·筛查阳性情况 | 第22-23页 |
·天津市儿童孤独症的患病率 | 第23-25页 |
2 儿童孤独症早期征象 | 第25-31页 |
·基本发育项目比较结果 | 第25-26页 |
·检查与观察项目比较结果 | 第26-27页 |
·问诊项目比较结果 | 第27-28页 |
·ABC量表评定结果 | 第28-31页 |
3 神经发育评估结果 | 第31-39页 |
·孤独症儿童 | 第31页 |
·发育商 | 第31-33页 |
·发育商分级 | 第33-34页 |
·性别与发育商 | 第34页 |
·可疑阳性儿童 | 第34-38页 |
·孤独症儿童与可疑阳性儿童六大领域发育商差异 | 第38-39页 |
讨论 | 第39-46页 |
1 患病情况 | 第39-40页 |
2 早期征象 | 第40-44页 |
·社交障碍 | 第41-42页 |
·语言障碍 | 第42-43页 |
·刻板行为和兴趣范围狭窄 | 第43页 |
·头围 | 第43页 |
·行为表现 | 第43-44页 |
3 神经发育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综述 | 第54-69页 |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 第54-65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