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17页 |
1.1 二次精炼概述 | 第8页 |
1.2 RH 精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 第8-12页 |
1.2.1 RH 精炼技术的产生 | 第8-9页 |
1.2.2 RH 精炼技术的发展 | 第9-12页 |
1.3 RH 精炼技术的冶金功能 | 第12-13页 |
1.4 RH 精炼技术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5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实验原理和物理模拟参数的确定 | 第17-24页 |
2.1 实验原理 | 第17页 |
2.1.1 几何相似 | 第17页 |
2.1.2 动力相似 | 第17页 |
2.2 模型的相关参数 | 第17-20页 |
2.3 原型与模型实验参数的对应关系 | 第20-21页 |
2.4 驱动气体流量的计算 | 第21-22页 |
2.5 真空度的计算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循环流量的物理模拟研究 | 第24-30页 |
3.1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24-25页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3.3.1 驱动气体流量对循环流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3.3.2 处理量对循环流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3 浸入深度对循环流量的影响 | 第27页 |
3.3.4 真空度对循环流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3.3.5 气孔数对循环流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 小结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混匀时间的物理模拟研究 | 第30-37页 |
4.1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4.2 实验方案 | 第31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4.3.1 处理量和驱动气体流量对混匀时间的影响 | 第31-33页 |
4.3.2 浸入深度对混匀时间的影响 | 第33页 |
4.3.3 真空度对混匀时间的影响 | 第33-34页 |
4.3.4 气孔数对混匀时间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5 气泡行程对混匀时间的影响 | 第35-36页 |
4.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脱碳速率的物理模拟研究 | 第37-42页 |
5.1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38页 |
5.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1页 |
5.3.1 驱动气体流量对脱碳速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5.3.2 顶吹气体流量对脱碳速率的影响 | 第39页 |
5.3.3 浸入深度对脱碳速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5.3.4 真空度对脱碳速率的影响 | 第40页 |
5.3.5 枪位对脱碳速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5.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六章 夹杂去除的物理模拟研究 | 第42-51页 |
6.1 夹杂去除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6.2 实验方案 | 第43页 |
6.3 夹杂去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6.3.1 驱动气体流量和处理时间对夹杂去除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6.3.2 浸入深度对夹杂去除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6.3.3 气孔数对夹杂去除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6.3.4 真空度对夹杂去除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6.4 正交实验 | 第47-50页 |
6.4.1 正交实验方案 | 第47页 |
6.4.2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50页 |
6.5 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七章 钢液卷渣的物理模拟研究 | 第51-54页 |
7.1 卷渣实验方法 | 第51页 |
7.2 卷渣实验方案 | 第51-52页 |
7.3 卷渣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3页 |
7.4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